摘要:很多人觉得中国人过于讲关系,美国人都是靠实力说话,这绝对是一种误导。美国人靠关系做事的程度绝对不亚于中国。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要说说我在联合国实习时看到NGO“拉关系”情景。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UN ECOSOC)7月在日内瓦开会,议题是教育与千年发展目标,各国教育部长都来到这里,交流千年发展目标实现情况、最近的政策导向,以及成功的实践。
会议还邀请了联合国的其他机构来做专题讨论(panel discussion),如世界银行、WHO、UNCTAD等。会议上很多NGO列席,听取报告。
期间有一次,世界银行教育部门的主管介绍了怎么投资教育才是聪明的。因为联合国每年动员资金给穷国,入学率虽然提高了,但还是一样穷,很多人上了学然后又辍学。怎么样才能让钱花在刀刃上,是联合国和成员国需要考虑的。这个主管就提出了新的衡量方法,非常有意思!
结束后,一个NGO代表就走过来跟她主动攀谈,我在旁边听完他们的交流,真是太受教了。
这位NGO代表的“拉关系”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主动恭维。她首先用极其华丽的词汇,非常真诚的语气,无比崇拜的眼神开始了她的赞美。
第二步:有选择地强调该主管在会议中提到的几个点。这个选择非常巧妙!首先,跟她们自己的工作重点吻合;其次,这样也显得她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报告。
第三步:介绍自己的组织。她们的组织关注幼儿教育,有营养方面的项目、社区倡导项目,她挑了她们机构最重要的项目重点介绍,说说最近的成就。
第四步:牵线搭桥。这个阶段就开始动真枪了。她开始送出机构出版物及自己的名片,邀请这位主管去总部参观。
然后当世行这位主管表示自己的工作在华盛顿(DC),不负责具体事宜时,这位NGO人士则进一步追问了谁在世行里面负责幼儿教育方面的项目,要了这个负责人以及该主管的联系方式,并争取跟她照相。这个照相程序很重要,因为未来这些相片可以用在机构的宣传材料上。
NGO,其实跟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一样,都要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觉。私营部门追逐的是最大程度获取回报,给股东带来更多分红,而NGO追逐的则是资助。
这些NGO齐聚日内瓦就是为了了解新的政策变化,因为这里是国际多边外交的中心,所有的新政策都从这里发出。
当联合国提出千年发展计划时,所有关于教育、扶贫、医疗的NGO就会有新的筹资机会。有钱了就能做事情。
故事里的这个NGO就是敏锐地了解到,联合国和成员国未来可能会对早期教育、学校饮食(school feeding)、教育评估(education evaluation)这些项目进行投资,所以抢先一步,让高层人士意识到原来有这么一个机构存在,有实际工作(field work)经验,有人脉、资源,有研究能力,这样他们机构未来得到资助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只有一个资助申请书是绝对不能帮你筹到钱的,人脉很重要。
所以,NGO从业人员还要有大局观,以及对政策的敏感度,进而这些资助流向有敏锐的观察力。中国人总觉得谈钱很俗,但是没有钱,NGO是无法存活的,一个NGO不可能只靠着空空的一个使命生存下去,所以只光有爱心也绝对是不够的。
他们交流中,我偷偷瞄了一眼,那个NGO工作人员手中的名片有厚厚一打。
我看到,国外NGO从业者都是非常热心而且善于沟通的人。如果你未来想把NGO作为职业追求,脸皮嘴皮都要磨,要主动走出去,能够跟大家不厌其烦地解释你正在做的事情,充满激情,有技巧地传递信息,绝对是必备条件!(本文首发在《青年环境评论》第二期,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