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学院的经验不仅仅从志愿精神与组织使命结合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在更宏观的公共物品提供的范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实例。
受VSO(英国海外志愿者)中国办公室邀请,2005年3月9-22日,笔者参加了由VSO组织的“志愿精神在印度”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随行拜访了印度各类志愿组织的代表,希望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印度志愿机构发展和志愿者管理的特色,经验将分期刊出,供读者参考。
印度传统社会和现代志愿体系
和中国一样,印度的志愿精神同样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之中。但是有体系的志愿者管理也只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并且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输送志愿者的机构,不仅积极向发达国家招募志愿者,而且努力将本国的志愿者推介到非洲和其它亚洲国家。
同时,和它“东方古国”的文明称谓一样,印度仍然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仅宪法规定的语言就有15种,还有91种其它语言。各种宗教信仰和种姓制度,今天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贫富分化也依然是显著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志愿者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理性和体系的基础上,这样理性的体系又如何与东方社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统社区,志愿者体系如何与本土的经验与实践相结合?20世纪初期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和中国一样,印度宗教教义的内核并没有为早期的资本主义提供“特殊的精神气质”。那么,包括宗教在内的传统社会的资源又为现代的志愿精神提供了怎样的精神气质甚至是物质财产?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随行走访了如今已是声明赫赫的“赤脚学院”。
不发文凭的学院
“在共同行动中学习,而不是正规的课堂教育;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而不是通过一纸证书。当今的教育体系不能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考试和获取学位并不能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保证。社区发展的答案在于村民本身,运用他们自身的技能去发展。这就是赤脚学院的角色。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人平等”。――Bunker Roy, 赤脚学院主任1
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又以“赤脚学院”而闻名。在印度农村,赤脚是一种生活习惯,“赤脚学院”也因此得名。1972年,拉贾斯坦邦(RAJASTAN)的Tilonia村,和其它印度农村一样,是一个在干旱和贫困地区的普通村庄,面临着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生活正在改变,更重要的是,村民们意识到他们确实可以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生活,用自我掌握的技能,共同参与,解决自身的需要。而这一切,皆因“赤脚学院”而改变。这在更大的意义上使赤脚学院成为本社区资源动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楷模。今天,赤脚学院的服务还惠泽到邻近的100个村子和近百万村民。所以赤脚学院不仅获得了包括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奖等多种奖项在内的各种荣誉,甚至还被艺术家作为活的建筑搬进了博物馆,提醒人们创造能力和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组织类型
1972年,赤脚学院注册为志愿组织。在《印度志愿行动网络志愿性发展组织指导原则》中,志愿组织定义为“是自愿组成的组织,其目标是实现一种社会使命,尤其是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组织中可以存在志愿性参与的因素(例如,董事会成员),但是组织并非完全或非常依赖志愿性工作。组织不为那些控制和管理组织工作的个人或私人利益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尽管组织内可能会有领薪员工; 或组织可能会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参与一些可获得收入的活动,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组织的生存并有效地运作。组织在诸如公众利益、服务、透明、参与和诚信等价值观基础上运作,其目标是为了:改进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和前途——他们无法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潜力或无法享受自己全部的权利;和/或对那些危害整个人类或整个社会的福利、环境或前途的问题采取行动。这些组织可能会在不损害组织的志愿性的社会和发展活动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接受某些资金,但它们并非追求营利的组织”。
现今,“赤脚学院”已经有250名全职和400位兼职的志愿者,还有5000名荣誉会员分属于不同的委员会。在村子里,我们遇到了来自印度其它邦和新西兰以及英国的志愿者。他们闻得“赤脚学院”的盛名,赞同学院的理念,自行到学院来做志愿者。他们每个月只有很少的补贴,可以给家里打几次电话。那么,是什么“特殊的精神气质”吸引了这些志愿者?
秉承的理念
作为一名身体力行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圣雄甘地的理念和思想已经不仅是学院初创时的内在的动力来源,时至今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甘地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在赤脚学院变成随处可见的现实。
提倡人人平等。无论贫富、男女、阶层高低,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尤其是妇女、穷人和阶层比较低的人。
秉承在行动中共同学习的教育理念。每个人在自然生活中的学习比正规的教育更重要。每个人都是老师,同时也都是学习者。在这里,每个人都接受技术培训,这里有工程师,有机械师和医生和老师等等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都没有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里的共同理念不是给予和得到,而是“分享”。在这里,创新被认为是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
自我发展。赤脚学院相信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使每个人得到一种归属感,并意识到他们可以依赖自身取得发展。在这里,几乎很难少看到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事业,无论是电话亭还是公共饮水设施,完全都是村民自己参与生产的(在印度的农村中,Tilonia村第一个拥有快递服务)。
俭朴的生活观。全职的员工也只拿很低的补贴。他们认为,物质财富的创造并不是为了个人生活的舒适,而是为了实现一种共同的理想。
教育的实践模式
赤脚学院的夜校是极其有名的。在这里所有夜校在上课前都要唱一首歌,召集那些还没有来上课的学生们。这里的课程是免费的,几乎都是女学生。老师交给学生们一些基本的读写和算术的能力,还有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房间里没有日光灯,有的是村子里自己造的节能灯,有点像我们在停电时使用的应急灯。
在歌声中,夜校散去,新的一天来临,那些女学生又要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更小的孩子,则被送进了村里办的幼儿园。在这里,老师会交给孩子们传统的儿歌,一些简单的读写和游戏。定期的,老师和学校的工作情况会受到检查。
除了学生、老师和照明之外,水也是不能缺少的。在教室外面,有一个四方形的蓄水池。这个蓄水池会收集雨水,净化后可以引用。在这样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村民们并没有等待,而是就像这个蓄水池一样,以传统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滋养并且生生不息。
还有一件是学生们最盼望的事,就那就赤脚学院剧团的到来。很可惜,短暂的行程中,我们并没有经历到。但是从赤脚学院的介绍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到他们讲述的主题都是干净的饮用水、平等和民主等等。这些主题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任何现代文化的痕迹,只是村子里传统的歌舞和表演形式,即使作为村子之外的人,也觉得特别容易让人接受。
除过夜校和幼儿园的教育,更多的也是被赤脚学院倡导和身体力行的教育模式是在每日的日常劳作中学习。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妇女小组在一名英国志愿者的带领下在学做太阳能。经过培训的妇女又会培训其她的妇女。不仅如此,她们还利用本地的织染和缝纫技术,制作手工艺品并在实践中培训。同样的理念和培训模式被运用在各种不同的技术上,比如做木工和电工的活计。而且,以同样的理念和方面,赤脚学院还培养出了自己的医生,以保证整个社区的健康。
可以说,在赤脚学院,除了个别的工作人员,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是志愿者。他们在志愿劳动中分享生活的技能,分享共同的理念。
监督和评估
在赤脚学院,志愿者还主动参与到监督和评估的过程之中。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参与式的监督和评估的方法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内容。评估的方法在本文中不再赘述,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看到在平等的理念下,每个人在行动中学习,评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评估本身也是赤脚学院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传统社区的志愿者
从整个社区的实践模式,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正规意义上通过正规招募而来的志愿者。即使是外来的志愿者,他们与村里每一名志愿者都一样,他们并没有依靠任何现代的教育理念,相反,所有的实践都是基于传统的文化基础之上。“特殊的精神气质”,也是赤脚学院所秉承的理念,不仅使得生活在本社区的村民对这些价值有深深的认同,还同样深深吸引了外来的志愿者。
即使是现代的志愿者管理的体系,其根本,也是志愿者与组织使命的关系。将志愿精神内化在组织使命之中,可以说是赤脚学院在志愿者方面最为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与组织使命同样的驱动力,志愿者也成为社区最大的社会资源和资本,同时,志愿者和社区本身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借鉴的意义
印度的社会文化多元,如何在多元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增加社会的宽容度,吸纳不同的声音,NGO是有效的渠道之一,不仅在社会服务层面上,可以发挥社会救助的重要功能,还可以通过公民的自主参与,结合本土社区的资源,调动志愿精神,使整个社会内在的结构能够更加和谐有序地发展。通过志愿精神建立紧密而深层次的社会联结是更加稳固的社会单元和基础。
此外,挖掘本社区资源,也是解决青年就业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印度,“赤脚学院”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创造就业和社区医疗条件的改善对阻止向都市移民作出了贡献。”2
并且,赤脚学院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范例。每个人在学习中生存,在生存中学习,实现了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不仅如此,以太阳能代替燃料,收集雨水而不是发掘地下水的做法,保证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另外,利用传统医药,街头演出等形式宣传性别平等的方式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保证整个学院发展的有效性。这种可持续性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利用本土知识的最佳实践。
结语:
政府和NGO资源互补,给公共物品在提供过程中决策的合法性、参与、透明度、有效性和公正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虽然近年来印度各界政府都在致力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但是贫富不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资源稀缺至今都是仍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印度政府掌握的资源较少,推动NGO的发展,发挥NGO动员资源的能力,不仅在物质基础上弥补了资源稀缺的现状,还在更积极的层面上调动了民众的参与和志愿精神的发展,使得社会在更加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在市场和国家都失灵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或许可以扮演正面角色。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公共物品。与只能按照供应标准提供公共物品的国家也不同,私人非营利组织为数极多且十分灵活,因此,它们可以补充供应政府未供应的那部分公共物品,从而满足上述未被满足的剩余需求”3。在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也曾提到,“任何用于社会和经济复兴的规划都应该考虑这些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而且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与它们协作,增强它们的影响。公共协作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在引导私人努力来增进社会福利方面产生有价值的成果”。
赤脚学院的经验不仅从志愿精神与组织使命结合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在更宏观的公共物品提供的范畴内,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实例。
2.“青年:通往体面劳动之路”, 国际劳工大会,第93 届会议2005 年报告。
3.“金钱与自主——市民社会面临的两难境地”,王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