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振耀院长:依法行善第一年

       慈善法的颁布与实施,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依法行善,这一法律的精髓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无论对于公共伦理还是对于社会管理特别是人们的意识和理念,都在日益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一法律对慈善组织、捐赠人、管理部门等各方主体的慈善活动的行为规范,正在日益融入现代社会治理的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转型。

依法行善,公共伦理的全面升华

 

       慈善法的颁布与实施,在公共伦理发展与国家的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有着开创性意义。依法行善,实际上是一种较强的社会建设的软实力。

 

       一年来,我国社会在贯彻慈善法的过程中,依法行善的理念已经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凡要做慈善,必须看法律,正在形成一种社会共识。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在探索如何依据法律,建设具有国家和地方特色的慈善项目与规范;另一方面,社会大众联系实际学习法律,许多慈善家和慈善组织都在进行依法行善的规划。

 

       既然要依法行善,就要实现慈善活动的专业化,使慈善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年来,慈善活动的内容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在加强扶贫济困和扶老、救孤、助残、救灾等传统公益领域的同时,许多慈善项目开始着眼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项公益事业。慈善组织管理人员的各类培训广泛开展,使得其专业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

 

       依法行善,也使得许多容易引发争议的慈善行为能够及时得到规范。最近一年来,尽管仍然会有一些网络热议的慈善案例,但由于法律规范较为明确,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慈善公共管理的系统转型

 

       依法行善,很重要的体现就是依法管善,实现善治。慈善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多个配套规范以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措施。一年多来,国家有关部门在慈善税收、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募捐等多个方面依法建立新的各项政策规范,社会慈善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从而促成较为良善的慈善治理结构的形成。

 

       慈善法颁布后,国家的税法进行了相应修改,从而保证了免税政策的落实。以民政部、财政部等为代表的部委发布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调整多项政策文件,包括《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等,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法律的落实。比如,按照法律规定,县级民政部门具有办理慈善组织登记的职责,这是慈善组织登记的一项重大创新。在缺乏经验与人手的条件下,民政系统明确了县级慈善组织登记工作的职能,从而使法律规定能够得到落实。

 

       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促进了慈善组织与政府合作体制建设的加强。一年来,壹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组织在应急救灾领域主动与政府救灾部门配合,建立机制,通报信息,合作互补,从而使我国救灾工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也开始进一步焕发出内在的活力。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既依托工会资源,又主动与一百多家社会组织合作,从而形成了首都慈善界的重要枢纽;上海慈善基金会则搭建多个社会平台,成为上海多个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的有力支持系统。

 

慈善政策创新与社会创新的拓展

 

       慈善法的重要特点是慈善政策的创新。慈善信托和慈善服务等项法律规定,为我国慈善事业的改革与创新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慈善信托,过去多年进展不大。而在法律实施一年来,已经成功备案38 件慈善信托,信托规模约8.6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38 件慈善信托中,大部分单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也有的单由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共同担任受托人;还有的单则由慈善组织担任单一受托人,分别是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和海南弘毅扶贫慈善基金会,这是较大的创新。信托公司在拓展慈善信托业务方面初显成效,长安信托有限公司、万向信托有限公司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均设立了4 单慈善信托,是设立慈善信托数量最多的信托公司。

 

       慈善信托,是公益金融的重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就是依赖于慈善信托而得以成长壮大的。现在,我国的慈善信托已经初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它必将对慈善事业产生巨大的促进。

 

       在慈善服务方面,国务院已经出台《志愿服务条例》,系统规范全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而养老、儿童、教育、科技、医疗和大健康等领域的慈善投入,正在逐步增长。慈善的政策创新和社会创新,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

 

社会捐赠的历史性增长

 

       慈善事业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是社会捐赠的增长。在这个领域,慈善法的良性影响更为明显。

 

       仅仅在慈善法刚刚开始实施的2016年,社会捐赠即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民政部公布,2016 年,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接收社会捐款共计827 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15 年增长了26.4%;其中,各类社会组织接收捐款786.7 亿元,占捐款总额的95.13%,这一比例同样为历史最高值。

 

       社会捐赠的一个新趋势是人们开始将捐赠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致力于身边细节的完善。深圳、南京和上海等地,开始推动社区基金会建设,引导慈善活动融入社区。有的地方则发展捐赠服务基金,致力于捐赠工具的完善。有的慈善项目甚至关注学校厕所是否安放卫生纸,将捐赠与学校文明建设的提升结合起来。

 

       在社会捐赠领域,更为突出的是捐赠形式的创新展现出较大的社会活力。以腾讯“99 公益日”为例,2016 年,为期3 天的活动即收到3.05 亿元的爱心网友捐赠,是2015 年的2.4 倍;参与捐款人次达677 万,是2015 年的3.3 倍。而阿里巴巴则是积极建立企业日常性的捐赠平台,使企业的社会捐赠与社会责任密切联系起来。

        

       中国的慈善家甚至在国际社会也开始展现出较大的影响力。全世界参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捐赠誓言”的168 名慈善家中,就有中国的牛根生、董方军、游忠惠三人,他们与世界各国的慈善家一起,交流慈善经验,规划一生的慈善事业,受到了世界的赞誉。

 

互联网慈善募捐管理和信息公开的国际引领性创新

 

       在国际公益界,人们普遍赞赏中国的互联网募捐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的创新,也关注着中国对于此项创新的管理经验。

 

       慈善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为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民政部在慈善法生效前公布了13 家首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统计,2017 年1 月-6 月,13 家指定平台共为全国两百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在发布募捐信息的同时,平台为慈善组织开通在线筹款功能,半年来总筹款额超过7.5亿元,共有4.65 亿次网民在线捐赠。多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示的募捐信息逐步提升“标识性”和“区分度”,便于参与者了解相关信息是“慈善募捐”还是“个人求助”等非慈善募捐行为。

 

       今年7 月,民政部发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与《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建立具体操作规程,细化相关制度要求,以加强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管理,提升操作层面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慈善活动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这些规范,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创新。随着互联网募捐实践探索的深入和相关标准的细化完善,我国互联网募捐活动将会日渐规范,从而为国际慈善界提供一定的引领性经验。

 

       慈善法实施后,需要在慈善信息公开的内容、实效性和完整度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规范。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在总结多方面信息公开经验的基础上,近期,“慈善中国”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开始上线运营;该平台向各级民政部门、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开放,信息披露的内容较为完整全面。慈善组织则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履行公开年度工作报告、募捐方案备案、募捐活动开展情况等信息公开义务。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的上线,促进了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使社会公众更加便捷地监督慈善活动开展的情况,从社会监督角度配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共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依法行善依然需要加大努力

 

       依法行善第一年的成就巨大,对于这些成就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过高。如果从更为长远的历史视角来观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实施开启了市场经济时代一样,慈善法的实施,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善经济时代。如果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相信不要经过太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将会与经济一样,开始位居世界的前列。

 

       但是,一定要看到,慈善法所建立的是现代慈善的规范,而现代慈善恰恰具有较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在许多发达国家,慈善领域往往能够容纳近百分之十的就业人员,产生百分之五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慈善的志愿服务,已经纳入国民服务体系。比较而言,我国慈善事业的进展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许多人对于慈善的理解,还依然认为只是简单的捐赠与扶贫济困。其实,慈善行为已经与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使社会价值开始全面提升。对此,我们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

 

       在依法行善迈步跨过第一年之后,我们所需要的,是更为清醒地意识到慈善的使命,注意到发展的差距,从而在依法行善的第二年迈出更大的步伐。

 

       此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组织杂志》2017年第17期(9月上)总第101期。《中国社会组织杂志》是民政部主管的我国社会组织领域唯一专业杂志,于2013年创刊。它反映全国社会组织发展动态和前沿趋势,展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创新经验,解读社会组织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统筹: 江涛  王阳

       责编: 心雨

       本文源自: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振耀院长:依法行善第一年  王振耀  王振耀词条  行善  行善词条  院长  院长词条  依法  依法词条  
公益

 NGO渐入主流

43.1万个 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8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04万个,基金会1843个。&nb...(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