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转载]生物进化——能量供体获取能力的演变

    既然生物的价值体现于其在自然界中的能量传递能力,那么,生物的进化历程本质上也是能量传递能力的进化历程。对于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的羚羊和狮子而言,羚羊是狮子的能量供体,氧气是狮子的能量受体。氧气在草原上的分布相对均匀,而羚羊的分布却很不均匀,有的区域羚羊的数量很多,有的区域却很少,甚至没有。此外,不同季节或不同时期,羊群的数量也会有差异。例如,在生育高峰期或环境优越时,羊群的数量就会很多;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干旱等),羊群的数量就会减少。再者,狮子可以很容易的获取氧气,但要捕获羚羊,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由此可见,相对于能量受体,能量供体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多变及分布不均等特点,这便使得生物获取能量供体的难度往往要比获取能量受体更难一些,说明生物对能量供体的获取能力要比对能量受体的获取能力更能体现生物的能量传递能力。基于此,我们首先阐释生物对能量供体获取能力方面的演变历程。

    在电子受体驱动的生物进化模型中已有阐述,生物起源于水难溶性的电子受体表面。水难溶性电子受体的稳定性使得生物只能被动的从周边环境中获取能量供体。随着水溶性氧化物的大量出现及越来越多的生物可以利用这类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生物逐渐具备了主动获取水溶性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的能力。当人类出现后,在意识能动性的驱动下,生物不仅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还具有主动创造能量供体的能力。基于物种之间对能量供体获取方式的差异,生物对能量供体的获取能力进化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被动获取、主动获取和主动创造(图1)。

图1 生物对能量供体获取能力的演变历程

(一)被动获取

    对于属于“被动获取”的生物而言,它们需要借助一些外界力量才能获取相应的能量供体,进而行使自己的能量传递能力。按照借助力量的作用又可将属于“被动获取”的生物分为两类:

    1)依靠自然因素(如风、水流等)将生物携带至有能量供体的环境。例如,引发水稻瘟疫病害的稻瘟病菌,需要借助风力将孢子传播至新的水稻叶片表面,才能侵染新的叶片,进而从叶片中获取所需能量供体

    2)依靠自然因素将能量供体传送至它们身边。例如,贻贝、蛤蜊等,会黏附在经常浸没在海水中的固体表面,一旦黏附,其一生都将在那里度过,当海水上潮时,只需要打开身体的硬壳便可获取它们的能量供体,即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总之,这类生物可以认为是被动的行使自身能量传递能力的生物,也可称之为“靠天吃饭”的生物。

(二)主动获取

    对于属于“主动获取”的生物而言,它们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器官(如爪子、牙齿)等主动获取能量供体。也就是说,主动行使其能量传递能力。按照主动获取的能量供体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将生物分为以下三种:

    1)主动获取光能等“能量”型能量供体的生物。例如,植物的地上茎、叶部分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光能,进而更好的生长。

    2)主动获取“化学物质”型能量供体的生物。例如,蜂鸟、蜜蜂、蝴蝶等会主动飞到花朵上,以获取它们的能量供体(花蜜)。

    3)主动获取“生物”型能量供体的生物。这类生物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死亡的生物作为能量供体,例如秃鹫、螃蟹、龙虾等。另一类是以鲜活的生物作为能量供体,例如,以细菌等微生物作为能量供体的线虫;以嫩草作为能量供体的鹿、牛、羊等;以鲜活动物作为能量供体的狮子、狼等。在以鲜活生物作为能量供体的物种中,有的学会了使用工具。一般情况下,制造这类工具的材料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未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例如,觅食的水獭总是在自己的腋下夹着一块石头,当它发现牡蛎、蛤蜊等贝类生物时,会用石头将这些贝类生物的硬壳敲碎,以获取夹在硬壳中的贝类肉体。

    对于“主动获取”型生物,其对能量供体的获取能力主要体现于搜寻能量供体的能力及捕获能量供体的能力。例如,在搜寻能量供体方面,鹰和隼的眼睛可以看到1.6公里以外的一只兔子;北极熊的鼻子能嗅到4.8公里以外的海豹;大耳狐的耳朵能听到地下洞穴内小虫移动的声音等。在捕获能量供体方面,狮子的牙齿和爪子可以帮助它们杀死并撕开猎物;鹰和隼的喙坚硬且呈钩状,利于它们捕捉并撕开猎物;毒蛇利用牙齿将毒素注射入猎物体内以麻醉或杀死猎物等。由此可见,生物在能量供体获取能力方面的进化历程,也是生物组织或器官不断演变的过程。

(三)主动创造

    对于属于“主动创造”类型的生物,主要是指我们人类。“创造”是我们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而主动创造的东西主要体现在工具和能量供体两个方面。

(1)对工具的创造。

    1)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拼接而成的工具。这类工具是生物有意识的对原始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但未改变材料的化学性质。例如,原始人类将木棍和锋利的石块捆绑在一起作为捕猎工具。这类工具主要用于获取和分割能量供体

    2)对自然界中的原始材料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后而制成的工具。这类工具不仅夹杂着大量主观因素,还体现了较强的意识能动性。例如,望远镜、雷达等探寻能量供体的工具,刀叉枪炮等捕获能量供体的工具,以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磁共振等改善人体获取能量供体能力的工具等。

(2)对能量供体的创造。

    1)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例如,超级杂交稻、海水稻、转基因大豆等的培育。

    2)原始能量供体的深加工。例如,酒的酿造、食材的烹饪等。

    总之,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体现。从望远镜的发明到卫星遥感的使用,人类在探寻能量供体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从刀、叉的锻造到枪、炮的使用,人类在捕获能量供体方面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对能量供体的简单烹饪到各种产品的加工制造,人类在释放和传递能量供体能量的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与人类直接相关的能量供体中的能量得以释放外,环境中的很多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的能量也得到释放。例如,金银铜铁等各种材料的提炼,车、船、飞机、导弹、航母等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能源的勘测、开采和运输,能量的转换和输送等,这些过程都是耗能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释放。对于这些过程:

    1)从大处讲,是自然界中的能量向均衡状态转变的过程。例如,对于一个铁矿而言,未开采之前,铁只分布在铁矿区域。人类将铁从铁矿里面提炼出来后,可以将其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菜刀、钉子、螺丝等。对于铁而言,铁元素在提炼产物中的分布比在铁矿中的分布更均匀,因而铁的提炼过程是能量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图2a)。再者,铁质产品的流通,致使铁矿中的铁元素得以在世界更广的范围分布,这也是能量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图2b)。此外,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大量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利于自然界向能量均衡状态转变。

图2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铁元素分布的影响

    2)从小处讲,是为了人类自身能量传递能力的提升。例如,车船的制造和使用可以让人类更容易的追捕猎物。在自然界中,很多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界对能量平衡能力的需求,使得能量平衡能力越强的能量传递单元中的生物个体或群体,就越适合自然界的需要。为了不被淘汰,生物个体或群体就需要提升自身的能量传递能力。自然界对人类的需求也是如此,人类能量传递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能源的有限性不可避免的引发人与其它生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对有限资源的竞争。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人类自身探寻能量供体的能力、获取能量供体的能力以及释放和传递能量供体能量的能力,还促进了自然界中其它物质的能量释放,因而极大的推动了自然界向能量均衡状态转变的速率。此外,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还加剧了人类之间及人类与其它生物之间对能量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人类的能量传递能力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尤其体现在对工具的制造和创造方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ODYxMzc3Nw==&mid=2247484037&idx=1&sn=116977c1010c34beed56b3baeecf0643&chksm=cea8e97bf9df606d6d78e2711e999010739d3cf5b6cf1d3e9423fc3ef2fb5fc4dab1b08ff128&token=1612502510&lang=zh_CN#r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供体  供体词条  演变  演变词条  进化  进化词条  能量  能量词条  获取  获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