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紧张貌似是一个普遍存在于高校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前行不畅,甚至极端的师生对立,学生延期毕业、退学甚至轻生;同样对老师来说,会带来未达到预期科研课题成果后续申请基金受限、师风师德一票否决晋升困难、甚至被取消招生资格乃至辞退等严重的“双输”结果,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然而不在少数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谈及师生关系却讳莫如深,只对三五好友私下抱怨。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症结及原因是什么呢?若干愚见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如下:
师生关系过分不对等:导师与同学先天性关系不对等普遍存在于国内外各大高校,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关系能够起到促进科研的作用。如果把导师的作用类比为航海的船长,同学们则是船员:船长做战略决策规划和任务分工,船员们各司其职,船长与船员民主集中制共同决策,这种分工协作能确保航船又快又好的到达目的地;然而如果关系过分不对等,船长一人大小事情都独断专行,或者过分放羊成为撒手掌柜,就难免导致整个航船左支右绌偏离航向,甚至有触礁的风险。因此塑造比较舒适的一定程度上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就比较重要。目前国家层面开始严肃整顿师风师德,并将其写入各类量化考核的前置指标,也能够起到平衡过于不对等的师生关系的作用。
从事科研的目的不同:师生间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不同,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与同侪交流听闻部分导师诉苦道,自己为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然而从招生阶段开始就被各路同学忽悠,包括并不局限于:1.低年级本科生挂着提前做科研的名号,进实验室后寻求马上投出去文章的硕博生求挂名以期立刻发表,甚至部分同学从外面买来文章/专利,求老师挂名以便投稿发表;2.套磁阶段千诅咒万发誓一定就读该导师,结果后面正式录取阶段不见人影,浪费一个招生名额不说,还会影响到自己组的科研进度;3.入学后心思不在研究上,到处接私活、去教辅机构做家教、全心全意准备考公务员等等不一而足。相信我国大学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所招聘的大部分老师们还是有纯真的科学理想和追求的,然而由于读研的同学们特别是硕士生同学们,部分心思并不在科研上,将读研究生作为本科生阶段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一个过渡,由于师生双方对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不同,从而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对立。
创新性科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有误解:除科研的目的不同导致冲突之外,对于创新性科研及其方法论的误解,也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所见所闻的主要矛盾点集中于:1.导师放养,不追问进度,同学们不知道从何做起,摸不着头脑,看着别人做的风生水起越来越焦虑;2.导师事无巨细的过问,同学们没有自主权,导致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越来越厌恶所从事的工作。创新性科学研究不同于系统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也不同于同学们十数载的知识学习过程。创新性科学研究更多的是突破认知,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巧的过程,原有的任务分解搭积木式的工程性手段不大适应于创新性科学研究,同样同学们十数载知识学习所积累的方法也不适于创新性科学研究。创新性科学研究上,以及创新性科学人才的培养上,更多的是需要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方面入手,探索未知。很多数时候需要导师在起始阶段依据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指明某个研究点,然后师生间相互配合共同探讨一点一点推进。然而对于该点科学研究进展的主力军应该是同学而不是导师,否则就又退化成导师的研究而非该同学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更多的动脑思考,查阅文献资料全方位对比,而不是碰到问题就问导师或问别人,这样也无益于自己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样,毕业生是否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也应当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一个前置评判指标。
部分愚见如上,主要从导师的角度和同学们的角度,对造成紧张师生关系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起到凝聚人心,缓和紧张关系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