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破五唯支招---假如待遇与职称脱钩

      又到了职称评审的时节,动物们……不,教师们都蠢蠢欲动,想着能晋升成功。有的已然热血冲头,拼命地想上岸,有的已然放弃、被拍在沙滩上,有的看淡得失、逍遥自在。

       我是被拍在沙滩上的那种,只能看着别人去竞争。

       看看公示的参与人的条件,其实还是那些,学历---基本都是博士了,项目---基本上都有国自然了,没有国自然的也都有几十万的省级经费了,教学---教学型的和科研型的都分开了,然后就是科研奖励---怎么都得有个省奖,前二或者前三,最后就是论文---首先看你数量,不够5篇是不行的,然后是影响因子,10分以上或者累计够20分以上就可以破格进教授了,最关键的一点,5篇里面有一篇是本校为第一单位的就行。好几个破格10分以上文章居然不是本校为第一单位的。

       感觉对学校的老同志们不公平,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为学校发了那么多文章,还不如刚来的一点贡献都没有的小P孩儿?不过对于人才还是吸引力的,读博的时候发1、2篇高分文章,来了就可以进教授,当然以后有啥贡献还不知道呢。

      评审专家是5个人。让4、5个专家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学术水平,非常难。毕竟,大部分人能懂自己领域的东西就算不错了,对领域外的再懂一点的那是凤毛麟角了。什么都懂的全才或者通才太少了。只能靠文章数量、影响因子这些东西来评判,所以还是五唯。

       而且一个大领域内的小领域相互之间差别也很大,比如我们医学学校现在招了一批化学、材料学的,都是坐纳米材料的,按照学校职称条件,这些人都是可以破格晋升教授的,离医学其实挺远的,但是发文章好发啊,还高分。其他人做个基因功能可能一两年都做不出来,但人家一年发几个一区的文章不成问题。放在一起竞争,公平吗?照这个速度下去,过个十来年的,学校可以改名工业大学了。

   

        各个部门、各个学校发了N多文件,要求破五唯,可是只说了一堆空话,到底怎么破五唯呢?怎么能够公平公正地评判各位教师的工作成果?怎么能够在不看重文章项目的基础上仍然激励大家热爱科研呢?估计都没啥招。

       我个人觉得,中国教授现在太容易晋升了,含金量太低,发几个高分文章就上去了,缺乏时间的检验。破五唯,甚至连文章的门槛都取消了。但为什么大家仍然是拼命要升职称呢,甚至不惜作假?一个是待遇,一个是荣誉。年轻人看中的是待遇,升上去了,钱多了,不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老人们看中的是荣誉,奋斗一辈子,正高退休,多爽?

       如果把待遇和职称分开、不挂钩,会怎么样?基础待遇每3年一调,激励性待遇参考每年业绩,但是职称不能随便就升了,必须有经过时间考验的研究成果。引进的人才,你可以给他待遇,但是职称这种荣誉你得看他以后给学校的贡献啊,不能看他给别的学校的贡献然后给他本校的荣誉。

       这样的话,年轻人尤其是引进的人可以衣食无忧地搞科研,以后对学校有了贡献升职称也不晚,尤其是可以让时间去检验他们的成果,筛选出那种可以真正体现水平的科研成果;老人们也不必和年轻人们挤一块儿竞争那个位数的职称。皆大欢喜。

      当然,我这只是针对研究型人员,对于教学型的,应该有另外的方案。

      一点愚见,仅供有关部门参考。不过估计没有领导会看到,而且实施的难度太大,体制卡着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破五  破五词条  脱钩  脱钩词条  支招  支招词条  职称  职称词条  待遇  待遇词条  
观点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23)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23)武夷山 第一则 1. 指标体系若设计得好,可以成为创新点,但很难。2. 根据评价结果,作象限分析,不算新鲜。3. 现...(展开)

观点

 《仪器分析》探索

    由于系部要求,本学期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    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因而大胆做了尝试,测试学生的接受能力(总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