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道德经中 “以俞甘洛”绝非“以降甘露”

“以俞甘洛”绝非“以降甘露”

王谢

 

 

前人理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谷,以俞甘洛。...”

 

(1)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如今本‘以降甘露’,甲、乙本均作‘以俞甘洛’。帛书组于甲本注云:‘俞,乙本同,通用本作【降】。【俞】疑读为【揄】或【输】。’愚以为‘俞’字当借为‘雨’。‘俞’古为喻纽侯部字,‘雨’在匣纽鱼部。‘喻’、‘匣’双声,‘鱼’、‘侯’旁转,音同通假。‘雨’字作动词则有‘降’义。说文:‘雨,水从云下也。’段注:‘引申之凡自上而下者称【雨】。’春秋经文公三年‘雨螽于宋’,诗经邶风北风‘雨雪其雱(pang旁)’,‘雨’皆释‘降’。帛书‘以雨甘露’与今本‘以降甘露’义同”。

(2) 王弼撰《道德经注》也同样理解为“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

(3) 苏辙撰《老子解》也同样理解为“沖氣升降,相合為一,而降甘露,胞然被於萬物,無不均遍。”

 

 

 

 

本人将本句子全句断句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谷,以俞甘洛。...”理解这句的根本就在于理解【谷】、【甘】、【洛】,我理解为他们是水系的名,即谷水、甘水、洛水

 

(1) 《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徐广《史记音义》曰“黾,或作彭,谷水所出处也。谷水又东迳秦、赵二城南,世谓之俱利城”。

(2) 《述征记》曰“谷、洛二水,本于王城东北合流,所谓谷、洛斗也”。

(3) 谷、洛二河在地理位置上在周王城洛阳周边,《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洛水在王城南,谷水在王城北”。而甘水又于河南城西,北入洛。晋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京相璠曰“今河南河南县西有甘水,北入洛,斯得之矣”。

(4) 而洛水在当时汇于谷水,《水注经》曰“谷城县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谷水又东,迳谷城南,不历其北。又东,洛水枝流入焉,今无水也”。

 

 

加之,【俞】的本义,《说文解字·舟部》指出“俞,空中木为舟也”。舟与河流的关系一目了然。我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理解。

 

再之,上文有【犹小浴之与江海也】,也与河流有关,更增加了几分自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甘洛  甘洛词条  甘露  甘露词条  绝非  绝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