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SCI的评价标准确实简单粗暴,弊端很多,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在乎SCI。SCI往上折腾校长(特别是非全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们),往下折腾普通老师和研究生,甚至本科生。这种情况真的类似于上世纪那个大量钢铁的疯狂年代。再这样折腾下去,害处太大。还好相关部门最近开始调整政策了,先是对专利下手,然后是论文。但是到底怎么能够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确实是个难题。其实,科研论文的价值有很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如果三五十年之后,你的论文还有人读,并且是正面评价的话,那它一定是有价值的。当然,如果是有巨大贡献的科研成果,那么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科学界认可,比如很多著名物理学家的论文,往往在发表两三年之内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可。科研成果的价值其实有其天然的评价体系,并且这种体系一直存在。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和一个人的大多数成果不愿意等那么久,所以科研主管部门都想弄一个简单快速的方法来衡量科研成果的价值,这其实已经偏离了自然而且正确的道路,左右为难是不足为奇的。从某方面说,科研也是一项残酷的竞争,就像体育、战争一样,拿冠军、当将军的只是少数。从长远来看,科研最终会像文学那样,其重要功能(除了实用的目的之外)是提升人类的文化修养,增进人们对世界或者生命的理解,就像伟大诗圣杜甫在一千多年前所说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到了那个时候,再回头看我们当今的这个局面,如果我们还活着的话,会有什么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