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广博一般被认为是好事,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的书籍资料更没有电子数据库资料的时代,大脑中记住的知识和信息越多,越显得有学问。但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至少存在严重的误区。
最重要的误区在于:记住知识和真正掌握知识其实是有巨大的差别的。光是能记住知识,未必能真正理解知识,真正理解知识的标志是:没有看过的知识,没有看过的题目和题型,自己能独立地做出来,能够独立地想到该知识的要点和精髓所在。更为准确地说,在学习和智慧探索(包括科研)过程中,有以下两种情形是极为重要和极为有价值的:1)自己以前从未做过、从未见过的题目被自己独立自主地做出来了;2)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到的领悟和思想,居然和自己以前从未见过、读过的现有知识居然是完全一致的或是核心内容是完全相通的。这两种情形出现得越多,越容易发生智识的升华现象,出现得越少,则智识能力就越难得到真正提升。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未或极少出现上述这两种情形,那么就极有可能意味着学习方法、教育方法和思维方法出现了严重误区。比如在知识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信息量要求过大的话,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
信息量过大、过高强度或是过于超前的知识教育和知识学习(不论是通过学校教育还是通过自学),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导致学生一直赶着赶着去完成作业和习题,包括赶着赶着去完成一些技巧性很高或是理解难度很大的题目,却从不是真正靠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安安静静地、耐心地去想通这种有难度题目和有难度的知识点的,都会导致这样一个非常负面的后果,即:由于学生严重缺乏这种自己独立想通一个个重要知识点,自己独立地做出一道道智力高度比较高的题目的经历,因此导致学生的智慧火花无法被自我点燃,从而逐渐陷入以博闻强记为主、小聪明为主去背诵和套用解题方法、背诵和套用题目类型的现象,这种教育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当事人未来的智识能力提升和创造力形成都会是非常大的伤害。
因为背住知识不是智慧,理解知识和能准确运用知识才是智慧,能够准确地找到现有知识中的漏洞进行修补和外延(当然也包括合理的重建甚至颠覆)才是真正的智慧。而要获得这种智慧,必须经历智慧火花被点燃的过程,但真正的智慧火花是必须依靠当事人自己去点燃的,教师、导师或书籍只能起到辅助和引领的作用,起到提供打火机、打火石的方向性作用,真正点燃头脑中的智慧火花必须依靠当事人自己的沉思和琢磨,这样才能真正获得领悟的感受和达到智慧火花被点燃的效果。
总之,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做科研的过程中,过于习惯通过博闻强记去学习知识,而极为缺乏对自己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的独立自主的锻炼的话,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大脑成为了复读机而不是推理机,导致自己的大脑难以真正获得深邃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挥泪斩马谡中的马谡,应该就是复读能力强而推理、洞察、判断能力差导致的败局,虽然在棋盘推演上头头是道,却并未真正理解其内在机制,导致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和缺乏实战推理能力。而深刻的、严谨的推理能力、理解力,和基于推理能力和理解力而形成的自省自察能力和对错判断能力,才是学术创造力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