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看待科研投入效率问题

如何看待科研投入效率问题

武夷山

 

2007年1月27日,我应邀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某课题组的“提高研究开发投入效率专家座谈会”。我的发言内容大致如下。

 

近年来研发投入确实显著提高了,但管理一刀切问题严重。高校确实有乱提成的,而这个问题在科研院所不是突出问题。现在,编内人员不许开列项目劳务费,恐怕会造成不同单位相互请咨询专家的后果。以我所为例,承担的项目越来越多,科研人员越来越累,收入反而降低。

提高使用效率,一般想到How的问题,即怎么操作的问题;其实还有Who的问题,支持谁的问题。从支持对象来说,目前只支持组织,未支持个人。某著名民间中医承担了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子项目,但现行制度不允许把项目费用支给个人,于是只好把这个子项目挂在中国中医药大学,实际项目承担人使用此经费是非常麻烦的。无论在什么国家,个体发明者仍然很重要,但个体发明者的成果推广是无人支持的。支持一个组织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支持个人的效率较高,当然,支持个人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但可能带来高回报。同理,我们的主流做法是只支持大企业,不支持中小企业。美国联邦政府有小企业管理局,中国没有类似的独立政府机构。美国小企业局总部设在华盛顿,在美国十大城市设有分局,分局下设100多个地方机构,员工总人数超过4000人。(博主今日补充:据李伟钢博主介绍,巴西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应的机构在批准基金项目后,就将基金项目经费打到项目主持人的个人账号上,并不需要高校科研处来管理监督。完全由项目主持人来自主支配经费。只要经费使用合规,一切OK;假定某个项目主持人违规使用经费,今后就别想再申请基金项目了。这一做法其实也属于支持“谁”的问题----既然是科研人员在做项目,就充分相信他们。在我国,经费一定打到单位的账号上,科研处、财务处甚至纪委都可能涉入经费管理,管理成本是巨大的。)

容忍失败只停留在口号上,在实践中不存在。杜绝经费使用的不正之风与一定要出东西不是一回事。管理越来越死,根本不允许失败。那么,起草项目申请书时,就千万别写会对我起严重约束作用的“预期成果”了。当然,申请书还得获得通过才行。这样的申请书多难写!

科研选题脱离实际的项目还是不少的。基础性研究且不说了,应用研究不应空谈吧。从国内应用研究类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的内容就能看出来,很多考研选题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relevance(相关性)实在不妙。某个科研院所的领导曾说:哪个还看中文资料,就别在这里混了。这反映了学术界一批人的心理。可能国外的科研水平比较先进,可是,完全不看中文资料,不关注中国的实际需求,这个习惯很可怕。

在研发经费支持猛增的时候来研究效率,易于得出效率低的结论,同论文数量迅速增加时引用率也许会下降的道理一样。

因此,研究研发投入效率问题,应重在评估宏观层次上的投入效率,长时段上的投入效率,尤其是对于基础研究。如果把评估层次过度下移,评价一个基层科研单位以至科研人员个人,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在IBM苏黎士实验室工作多年的K. 阿里克斯.缪勒博士55岁时获得了IBM资深研究员(IBM Fellow)的称号。获得此称号者,可以拿着IBM的工资,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于是,缪勒博士将他一直充满兴趣、且多年前完成博士论文时曾做过的钙钛矿材料研究又捡了起来。这项研究最终导致他在高温超导体研究方面获得重大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属于十年磨一剑啊。他若年年被考核,完不成定量指标就降级、走人,还能证明费尔马大定理吗?

本人组织翻译并校译的《政府研发的经济影响评估》一书是2005年出版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可供你们这个项目参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看待科研投入效率问题  看待  看待词条  效率  效率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投入  投入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