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三重逻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指明了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部署。教育领域要回答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首先要明确回答教育发展方向问题。

  理论逻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其中蕴含着社会性质决定教育方向的深刻理论逻辑。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取决于社会关系而非教育本身。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认为在教育同社会的关系上,并不是教育决定社会,相反“教育一般说来取决于生活条件”。针对资产阶级污蔑共产党人主张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有力驳斥:“……你们(即指资产阶级)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借以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基本规律,即教育是由社会决定的,是由社会通过学校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

  新的社会关系条件下,新的文化教育必须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所以说,办学总是与国家的政治要求紧密相连,也总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形成和壮大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前提。

  历史逻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70年来党领导人民教育实践探索的经验和制度结晶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新中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阐明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才培养,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法律形式强调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一为服务”方向。

  21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重申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坚持了这一思想。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规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从而明确了教育的“二为服务”方向。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践逻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应对“两个大局历史交汇”挑战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是今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面向的时代背景。

  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作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人口红利发展为人才红利是应对大变局、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动力,党和国家对现代化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渴望和期盼更加迫切;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增大,各种敌对势力总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国教育要立定脚跟,针对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我们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端正办学治校的指导思想,坚守我国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新时代尊师重教好风尚,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扎根中国大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重  三重词条  办学  办学词条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坚持  坚持词条  
人文精神

 智能化下的战斗文化

 美国军事理论家彼得·辛格曾这样说:“5000年来战争一直是人类的独角戏,而现在,这个局面已经结束了。”从战争形态的演变看,当“机械技术”走入战场时,它催生了飞...(展开)

人文精神

 找准新需求 发力新供给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日前表示,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组织各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