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探索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新路径新模式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从系统论的视角深入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而高质量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离不开高素质的法治队伍,离不开高水平的法学教育。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和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等发表了重要讲话。高等院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代意义,全面落实各项要求,立足中国特色,创新法学教育模式,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法治人才培养立德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高等院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优化结构、创新流程,有力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双轨并进”: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德法兼修”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主流理念、主体模式、主营机制,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面,高校要积极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法科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除了培育和打造深受青年学生欢迎的重实效、重精髓、重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牌课程外,高校还要多措并举切实推进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坚持“一课双责”,即各门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实现价值引领,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法治人才的培养立德铸魂。

  加强法律职业伦理和社会公益教育,为法治人才成长定向导航

  高素质的法治人才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良好的思维品质、广博的知识视野,更要具备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社会对法律职业有更高的道德期许,希望法律人能够铁面无私、激浊扬清、惩恶扬善、主持正义。这就要求法学院校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摆在人才培养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法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心中有道德律令、眼里有职业准则,在踏入职业生涯之前就扣好第一粒扣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等法学院校还应当将公益教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学分设置中增加必要的公益学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法治人才。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公益教育中心”,建立具有公益法课程、公益法实践、公益法论坛等完整流程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公益法教育体系。

  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农村、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模拟法庭等公益志愿服务;要加强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工作,面向社会接待来访、来电、来信咨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让学生在丰富的法律服务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坚定崇高的法治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推广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打破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体制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基于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科学判断,突出强调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传统的法律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事后验证,居于人才培养的末端环节;优质的法学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法律实务部门拥有的司法卷宗、庭审视频等资源长期无法转化为教学资源进入高校、进入课堂。与此同时,法律实务部门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各自为政,法律实务界人士很难参与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材教辅的编写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创新推出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将法律实务部门拥有的大量优质司法资源“引进来”,让原始卷宗、同步直播的庭审实况和庭审实况录像进入高校、进入课堂,将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同步完成,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步完成,国际视野的培养和国情意识的培养同步完成。

  自实施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律思维品质、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法律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显著增强。这一模式受到了其他法学院校的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顺应信息化时代趋势,组织编写立体教材、渐进普及智慧教学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高等法学院校要勇于做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打造“互联网+法学教育”的便捷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法治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度融合。

  高校应当与法律实务部门建立深度的资源共享机制,搜集和积累动态庭审、原始卷宗、电子卷宗等优质资源;高校之间可以通力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编目机制,完成对上述资源的细致爬梳和条分缕析,锻造一批数字化法学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汇聚平台;高校应当营造覆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辅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渐进普及智慧教学模式,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转变。

  在新时代,法学院校还要自觉承担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可以着力打造一批适合网络传播、教学内容质量高、教学实际效果好的法学在线开放课程,将能够体现自身特色及学科优势、具有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法律精品课程推向大规模在线开放平台运行,面向其他高校学习者及社会学习者开放修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育新  育新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法学  法学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  
文化体制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地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价值。这些重要论述富有思想深度、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