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重视文脉传承探索对文化的新意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过去我们面对经典心存敬畏,如今我们探索一种对文化的新意表达。如何推动文艺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成为文艺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以《朗读者》《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为代表,文化类电视节目掀起热潮,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

  事实证明,看似曲高和寡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不仅可以获得市场认可,也得到了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人们对诗词的热情,诗词大会飞花令成为孩子们学习诗歌的新方式。《国家宝藏》在新媒体平台上播出时,网友的弹幕不断闪现:“此生无悔入华夏”“今生何其有幸,得炎黄赐名”……截至目前,《国家宝藏》第二季全网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15亿。《朗读者》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成为屏幕的一股清流,节目同名图书还与来自俄罗斯、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出版社签订了版权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实现文艺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需要选择凝聚国家和民族共同记忆的载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将抽象的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示给观众,让文化润物细无声。“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创新,是文化类节目成功的关键。如果把节目手段拆分开,我们可以看到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剧表演、朗读、歌舞等,但是这些常见的手段和艺术元素被打破后,又创造性地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形式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唯有在价值层面上进行全新维度的开掘开拓,才能确保文化类节目的生命力。文艺创新的源头就是中国文化血脉,是中国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筋骨,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的价值和情感。融合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文化价值,注重文化性与趣味性的双向提高,文化类节目让观众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见,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为载体,通过对文化价值的创新挖掘,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包装,文化类节目才能最终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

  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守文化之重、创时代之新,我们有理由期待,文化类电视节目将继续挖掘出更多宝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脉  文脉词条  新意  新意词条  传承  传承词条  重视  重视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文化体制

 中国法律史学学科意义之再思

 当前的中国法学界对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意义在认识上还存有一定程度的疑义。其之所以如此,大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法律史学传承着众多传统法制术语,与其他法学学科之间缺乏...(展开)

文化体制

 用制度来保障文化原创

 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厚植这种力量的源泉,持续壮大这种力量,必须提高文化产业内容原创能力,加快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安排。  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