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在中国恐怕已经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妖魔式的东西。”近日,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韩美林日”对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大为批判。他认为,中国设计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已经无路可逃。因为中国的现代性出了问题,所以只知抄袭,连感觉和思维都要跟西方对位,在世界中毫无位置。他呼吁,大家要为之思考,为在十字路口彷徨的当代设计寻找出路。
2014年12月21日,第二届“韩美林日”系列活动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盛大开幕。活动围绕《艺术设计的十字路口》这一主题特设艺术讲坛,邀请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三星电子设计中心总裁金铃峻,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负责人李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方晓风等,分别从当代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环艺设计等角度,同台讨论。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进行了精彩点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并发言。以下为冯骥才演讲实录: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第二届韩美林艺术讲坛发表精彩点评
冯骥才(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刚才各位专家讲得都很充分,对我非常有启发。我也拿笔记了很多观点和概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现代主义在中国已泛滥成魔
第一个是现代主义,这在中国艺术界、文学界、建筑界,还有设计界,恐怕已经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妖魔式的东西。也说不好这个现代主义是皇帝的新衣,还是个烫手的山芋,还是抽烟的人吐一口烟,闻得见味儿但又摸不着呢?到底是什么?李虎的回答很有意思,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精神,已经在文化史、艺术史上被作为一个特例解释了。如果提现代,我觉得有意思,但如果提到现代主义就是可怕的。(编者注: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负责人。)
我前不久在俄罗斯美术馆看到马列维奇的《黑方块》,当时绝对让艺术界震惊的,他确实打通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解释了艺术是什么,使艺术家的思考一下从具象到抽象。但是如果今天把马列维奇的画作为一个新作,挂在美术馆是什么感觉?你会觉得陈旧不堪。这种模仿西方所谓现代主义的作品,恰恰布满了中国的文化界,无论文学界还是艺术界。现在现代主义可怕到什么地步?我们连思维,连感觉都感觉好像找到他们的魂了,这使中国艺术陷入了一个绝境,是我们文化出现各种乱象的根源之一。(编者注: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1878-1935),俄国画家,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1912年在驴尾巴展览会上陈列的《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来自百度百科。)
设计在自觉以后要进入专业化
第二,我觉得刚才李虎说的“神秘的光影”,他还有一个词是“动人的空间”,这个词儿特别好,三星的金先生用了“感性”这个词。人类文明史,无论人类的艺术史还是文化史,先是一个自发的艺术,自发的文化,自发的文明,然后进入到自觉的。从文化史上说,自发的文化,自觉的文化,然后是文化的自觉。如果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设计,一旦由自发到自觉以后,就要专业化。设计进入了专业化之后,一个伟大的进步就是人性关怀。
设计缺失社会角色
第三个就是社会角色。我们的设计恐怕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的角色问题。如果设计是艺术的话,应该说设计是一个最被动的艺术。首先,他是乙方。我记得做我艺术学院那个建筑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找我,当我把我的想法跟他说完以后,最后说了一句话,我说“甲方的责任就是帮助乙方实现自己”。他听了这句话感动的要命。我这样的甲方可能很少,甲方都是唯意志论的,他们或者是官员,要显示他们的权威,或者是商人,有自己商业利益的诉求。设计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得出去吗?同样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社会有这样的大文化?有这样共同的审美需求吗?有没有很高的审美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那你多半就是自我欣赏,那么初衷在什么地方?
中国当代设计只知抄袭西方
今天的话题就是当代设计已经走到了它的十字路口,这个题目非常好。这个十字路口一条经线,一条纬线,经线是竖线,竖线实际就是历史,就是时间。我们的设计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代,当走到现代的时候我们无路可逃,中国的现代性出了问题,我们不知道中国的现代性是什么,我们好像只有抄袭,进入一个怪圈,连感觉,连思维都要跟西方对位,在东方、西方、日本、北欧各种成熟的设计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正好在这样的一个十字中间点上彷徨,找不到出路。
设计困境说明民族大审美出现问题
我不是搞设计专业的,但是设计师丹尼尔有句话,他说人的一切全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屋子里的一切,衣服、笔、话筒、灯光、建筑、室内装修、照相机、闪光灯……一切全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好像是被动的,同时我们又挑选,越是到了一个商品世界里来,设计越重要。因为它既是产品的工具,也是消费的工具,也是促销的工具。如果我们的设计有了问题,我们的生活也有问题了。我们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大审美出现了问题。拜金主义,这样一个审美环境,再加上很低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审美独立起来看,现在是低谷,我们不像明代那么清晰,也不像唐代那么清晰,甚至不像乾隆时,马背民族进入了汉文化的时候,那样的审美也没有,我们充满了乱象。
我们的设计怎么走?我想必须要找一个对应物,这个对应物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北欧。如果我们今天到北欧,到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也好,我们到北欧的各个国家去看,会发现北欧的审美非常清晰,它基本是直线的为多,很少人工的雕饰,木头用原木,能闻到木头的气息,当然有一个环保的概念在里面。如果你没去过北欧,到宜家看看就知道北欧的审美,北欧所有的设计师以这个审美为主。
北欧没有受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主义的影响,它没有包袱,它的历史上就是伐木、渔猎生活,简单、简朴的生活。简朴是他自发的一种审美的样式,但是他把它过渡到现代的简约,它比任何中欧国家、南欧国家更接近现代简约的要求。这个完成我觉得我真是佩服北欧的人,真是了不起。但是它必须需要一个东西支持它,就是所有的北欧(人)都得认可才能成立,它就一个广泛的高素质的社会文明。第二,它还有设计家的共同的自觉,一个设计家完成自己是容易的,因为你充分地个性化就可以完成自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完成一个地域的审美,一个民族的审美是难的,因为它要有一个共同的自觉。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共同的自觉。
我们还要回到今天论坛的原点思考,这个思考我想可能要交给大家,不是今天的论坛可以解决的。论坛就是把所有观点放在那儿,不像政治的会议需要有结论,文化问题是永远没有结论的,没有结论才是有生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