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概念,特指那些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由于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后续增长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和社会停滞的状态。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已跻身中等发达国家之列。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政策推动下开始艰难转型,但受体制转型滞后的掣肘,整个经济还在资金依赖和资源依赖的粗放发展轨道上前行。转型的艰巨和紧迫带来空前的压力。
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中国零售业同样走过了20多年的改革之路,取得辉煌成就:每年两位数的销售和店铺增长速度,数家企业进入世界零售百强,有超过50家的零售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销售额超过10亿的零售企业更是俯拾即是。尽管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当前零售商正在做“二房东”、做融资经营,靠发卡团购、依赖品牌招商,已经很少有企业潜心经营商品,但迅猛的发展速度似乎让一切问题都得以解决。
零售业是否遭遇难以走出的“陷阱”?
近一段时间,零售业的增长遭遇挑战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商爆炸式发展造成消费分流,客流与盈利出现下滑;房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扩张后劲不足;大批新建购物中心招商困难,闲置境况触目惊心;上市百货企业市值缩水……从宏观层面看,商务部发布的《“十二五”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商品零售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实现15%。但从实际情况看,201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低于预期目标。进入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延续放缓趋势,今年1到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2.5%。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推出一项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新指标,该指标由工业用电量、中长期信贷余额和铁路货运量按40%、35%和25%的权重配比而成,该指标为很多国际机构认可。今年以来,该指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显疲弱。零售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低速运行很可能成为常态。从零售企业实际运营状况来看,2012年,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已降到6年来的最低水平,仅为10.8%。从零售上市企业2012年的年报数据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为增长12.2%和-7.7%,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净利润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下滑成为普遍现象,显示出零售业当前的不景气状态。
如果有陷阱转型或转轨势在必行
观念转型必须先行,否定与肯定,都需重新梳理。正确与错误,往往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华联商厦投资华联超市,不到10年时间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超市上市企业,但初创之时业内并非都举手赞成。福建永辉从生鲜入手坚持商品自采,10年后的今天,望其项背者也未敢趋之若鹜。服装供应链库存危机连连,敢真正走ZARA路线的寥寥。百货提出不做二房东久矣,如今不做二房东者几何?
零售业转型与中国经济的转型一脉相承,缺乏的不是思路而是勇气,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坚持,追求的不是眼前而是长久。如果按照进化论适者生存的思想看转型,零售业目前所处的生态环境在很多时候并不支持企业的转型,企业越规范,经营成本越高,劣币驱逐良币,竭泽而渔好过退而织网。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转型能否成功,精英的出场成为关键。按照中国儒家的思想,精英不仅能齐家,更有平天下的魄力和能力,也只有这样的人士,才会冒环境之不韪,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关注财富榜,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财富之外的价值。
转型要靠“术”的技巧更需“道”的坚守
完成了观念与认知的转型,才有策略的探讨。转型策略,有“术”的层面,更有“道”的理念。如何处理道与技的关系,2000年前我们行业就有一位“庖丁”作过精辟阐释:(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今天我用的刀已经19年了,解了数千头牛,但刀刃好像是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道的根本。
每个中国人都渴望中国能实现跨越,每个零售人都渴望零售业能实现跨越。不论如何跨越,人将起决定因素。实现跨越需要着眼于长期的发展,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敢于坚守,不为潮涨潮落而惶惑。同时,还要勇于变革,调整发展模式,在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生存的新生态环境中找到适于发展的土壤,实现持续发展。
零售业的转型,更需要靠企业经营的精耕细作,曾几何时,发展速度掩饰了经营管理的粗放,转型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为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事实上,招商也罢,自采也罢,纯电商也罢,O2O(线上到线下)也罢,多业态也罢,供应链也罢,都应以价值为本,为顾客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坚守这个道,转型的策略就有了方向。■
(作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