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停课不停学”,在家怎样上好学

  疫情当前,延迟开学。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这是一个少有的“超长寒假”。近日,各地各校纷纷发出了春季学期进行线上教学的通知。

  “停课不停学”,学生们该如何学习?教师们该如何使教学内容适应网络化传播特点、保证教育质量不打折?音体美和实践类课程又该如何开?针对学生、老师、家长困惑的问题,我们约请专家支招。

  “寒假不能‘抢跑’学,现在应该学什么?”

  ●调查 随着各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陆续发出,一些教育机构、学校或者是老师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推出春季学期校内课程或直接布置额外的作业。2月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专门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

  ●提问 北京小学生家长李丹萍: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孩子在家看电视都看“疯”了。开学前,我应该给孩子安排些什么教育内容呢?

  ●专家支招

  让孩子看到科技的力量、决策的关键、人生价值的丰富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在假期里,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们除了坚持锻炼、读书和多种方式的学习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孩子们理解并努力践行。

  一是理解生活习惯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目前,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等成为热议话题,家长们带头做到,并结合当前疫情状况进展,提高孩子们对这些生活习惯要素的理解能力,增强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针对假期延长后,返程返工返学高峰可能造成的感染规避,参与制定自己和家庭相关生活、学习内容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孩子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提高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是形成从个体到团队、国家的系统思维。过去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们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注国际国内大事要事,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将来注定难成大器栋梁。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里,通过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大数据呈现,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理解个体与团队、国家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里一域与全域的系统思维。

  三是探讨孩子们将来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在这次战“疫”中,各行各业人员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构成了众生百态。有家长说,这样严峻的疫情谈论太多会吓着孩子。但疫情面前没有年龄之分,未来生活更需要孩子从小独立思考,学习既是不断积累储备的过程,也是一次次选择的过程。让孩子们在这次防控疫情的过程中,看到科技的力量、决策的关键、人性的多样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丰富,都是难得一遇的课程。

  “从教室到‘云端’,开课后到底该怎么学?”

  ●调查 “停课不停学”,到底怎么学?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地、多校积极利用“云端”技术,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视频学习、线上集中辅导答疑等学习方式。开学后,学校将会在线给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复习资料,组织探究性学习等,保持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动。

  ●提问 山西高中生陆超:平时习惯了在教室里跟老师、同学互动,开学后要转成线上学习,真有点怕适应不了。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专家支招

  “云学习”,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学自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育组组长 张帅

  从教室到“云端”,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呢?我想给大家提三个建议:

  其一,调整好心态。要认识到疫情结束,我们还是会回到熟悉的校园,而在无人陪伴、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云学习”,对大家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制订并执行好计划。很多地区、很多学校都会有相应的课程表,大家可以遵照执行,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自己的日程表,尽量细化每项内容的具体时间,避免“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这种过于宽泛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计划时间作息,避免晚上熬夜、早晨不起等不规律生活;把省出的通勤时间用于室内锻炼,增强体质。

  其三,提高学习效率。比起日常的课堂教学,在线“云学习”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要弱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被动听讲为主,容易走神,因此开始学习时,大家应当收好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避免信息、电话等影响。在线学习的视频资料大多可以暂停,如果感觉精力不集中,可以稍微休息调整好状态再继续学习。由于不能实时互动,所以老师讲解可能无法准确针对每个同学,在快慢、难易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水平,进行调整。如果是直播课,可以提前做好预习,了解直播课的内容,明确自己的困惑点,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听课的效率更高;如果是录播课,可以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反复多听几次,随着讲解动笔演练几次,以加深理解;还可以利用微信、邮件等方式与老师沟通,及时答疑解惑;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落实学习效果。

  其四,丰富学习内容。除了“云端”的课程以外,大家也可以根据兴趣,利用线上博物馆、线上图书馆等各种网络资源,扩展自己的视野。

  “从线下到线上,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不打折?”

  ●调查 尽管离新学期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老师们已经开始紧张备课。面对这次从线下到线上的教学转移,不少老师坦言“有挑战”“有难度”。

  ●提问 北京某高校教师刘华:从线下课堂到线上教学,需要作出哪些改变,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

  ●专家支招

  不在教室不见面,教师要采用比课堂更丰富的交互手段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于歆杰

  如何在疫情期间创建教学新模式,确保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道题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在师生之间不能面对面的情况下,远程、异地、分散、实时地实现接近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教师准备的角度来说,除必要的工具操作培训外,要牢固树立以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直播内容和交互式环节。我认为如下三个环环相扣的理念很重要。

  一是不在教室不见面,降低了教师的吸引力,因此45分钟或者50分钟一节课时间太长了,教师无法达到原有的授课质量,要拆成20~30分钟一段来授课。

  二是在每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里,必须采用比校园课堂授课更丰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是假设上面的措施成功了,势必要适度减少课堂教学内容。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更精细的教学设计,梳理出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学生能在课外发生有效学习行为,取得可衡量的学习成效。

  要想实现这件事,就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以线上直播为主,配合其他线上和线下学习活动的有效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我采用了雨课堂平台,有在课堂内语音或视频直播、限时答题、弹幕、投稿、白板、随机点名等功能,还能在课堂外的直播回看、观看慕课视频、答题。这使得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完整获取每个学生的课外学习投入和表现,进而对直播授课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在课外可以反复回看难点部分,达到的学习效果可能比单纯课堂听讲还要好。

  “转战‘线上’,实验类、音体美课程怎么开?”

  ●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多地要求此次春季学期线上教育要开齐开全课程。如山东省要求“小学段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其中音体美学科主要采取活动式教学”。

  ●提问 某地初中体育课教师溥华:实验课需要设备,体育课需要场地,像我们这样的课程该怎么“搬”到线上呢?

  ●专家支招

  开齐课好,但更重要的是开出效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停课不停学”,一定不能把学校的课表“搬”回家里。

  要认识到,多地多校采用的线上教育主要还是实现信息传播,它的特点决定了有些课程并不适应于线上传播。比如实验类课程,需要器材设备,需要亲自动手,这些在线上是无法完成的。再比如体育课程,需要场地和互动,也很难真正在线上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学校和老师针对音体美课程作出了线上设计,如设计了一些适用于室内的韵律操等,但要注意到教育效果,如果效果达不到,只是为了让所有科目老师都“动起来”,或者所有课都开齐,会导致新的形式主义。

  我建议学习内容、计划可根据开学时间做适当调整,让能够通过在线方式学习的内容通过在线的方式学习,把通过在线方式很难学习的内容调到后面,互相搭配产生一个互补的效应,这是应对疫情特殊形势下的一个基本原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停学  停学词条  停课  停课词条  上好  上好词条  在家  在家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教育

 教育财政要做大,更应分配公平

 全国两会期间,民众的社会福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议题,这其中,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和分配公平更是作为热点中的热点存在。20年前,中央曾经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