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尚希:“国家账本”,今年的钱咋花?

  大幅度减税降费是最大亮点

 

  曲哲涵: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哪些亮点?与2018年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刘尚希:2019年预算报告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幅度的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亮点很多,现场掌声特别热烈的,就是减税降费。力度确实超出市场的预期。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确实是统筹谋划,既考虑了宏观政策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了企业和百姓需求。

 

  李丽辉:政府的诚意是满满的,这个幅度确实超过很多人的预期。增值税也是咱们国家第一大税种,所以它如果降税率,实际这个减税的规模和幅度都是相当大的。

 

  刘尚希:增值税降低税率,是普惠性的减税。税率从16%降到13%,看起来是针对制造业的,实际对各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降低增值税基本税率,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点。迫切需要新的政策支撑制造业,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在这个时候渡过难关。所以,这次大幅度的减税同时降费,对提振制造业的信心有很大的“刺激效应”。

  这次减税不仅仅是力度大,其实很重要的是减税的方式变了。过去减税更多的是出台优惠政策,是税基上降税,像这次在税率上直接降税并不多见,尤其这么大幅度的降税更少。税率明显降低,不仅能够扩内需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的负担,同时更重要的能够稳预期。因为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期限,而税率的降低具有确定性和长效性,而且是结合税制改革的完善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税率一旦降下来,就意味着会稳定实施较长时间。企业在研发、创新、投资方面,就可以按照这个税率来做规划和长期的打算,这样对引导、改善预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力提效“包子”变“披萨” 实惠一目了然

 

  曲哲涵:我们提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很多年了。去年强调“聚力增效”,今年新提法是“加力提效”,体现了哪些不同?

 

  刘尚希:提法本身反映了政策的导向。去年“聚力增效”,更多是把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的新提法是“加力提效”这个政策是有连续性的。今年这么大幅度的减税表明力度确实加大了,更重要的是符合“六稳”的要求。以前减税有点像做包子,馅在里头你咬一口才知道;现在是做披萨,馅摆在面上一目了然,大家获得感一下就提上来了。

 

  李丽辉:个税改革增加了六项附加专项扣除,摆在明面上,家有几个老人、孩子,教育、租房、买房怎么扣,一下预期就稳了,大家点赞。这次个税改革的力度是最大的,原来是分类,现在变成综合加分类,这是一大步。

 

  刘尚希:我国自2008年再次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实际上政策每年都有有一些微调和变化。但这个政策不是急拐弯,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没有变,是在过去政策的基础上,再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地方政府不能“小马拉大车” 举债务必公开规范 

 

  曲哲涵:怎样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刘尚希:债务风险的问题关键不是债务本身,关键在于钱花得对不对,是不是用在正确的地方。如果钱用好了、用对了,就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就增强了,以后的财源、税源相应就扩大,债务风险就不会扩大。需要对债务、投资、规划等,进行统筹考虑综合管理,不能搞成两张皮。如果规划什么的都没有跟上,钱来了临时搞一个项目,或者拎着“钱袋子”找项目,那以后债务风险就很大了。如果能够做到借、用、还一体化,就能保证把这个钱用好,债务风险就能有效控制。

 

  李丽辉:举债一定是公开的、允许的、规范的,而不是灰色的,最后变成隐性债务。把这个隐性债务堵住,通过种种规章制度和风险体系预警控制。

 

  曲哲涵:有了问题要终身问责、倒查追责。

 

  财政模式转向以人为本 民生支出要授人以渔

 

  曲哲涵:今年政府的重点支出有哪些,如何确保这些领域的支出力度?增发的地方政府债券,募集的资金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刘尚希:现在支出增长最快的,都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这反映了财政观念的重要变化。过去可能考虑更多的是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考虑更多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因为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所以从过去“以物为本”的财政,转向“以人为本”的财政,财政理念和财政模式悄悄地发生了大的转变。

  这些支出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会更快,质量会更高,同时公平性也会更好,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国民经济的循环,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平和效率就能融合起来了。

  这样的社会支出方式跟发达国家不一样,不是简单的搞福利,而是通过对人的投入使大家的素质都得到提升,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经济发展来说,人力资本积累更雄厚了,发展后劲更强了,创新驱动也有了基础。

 

  李丽辉:不仅仅是福利的提高,个人的人生价值,包括创造能力、未来发展的前景,都会提升很多。

 

  绩效管理倒逼简政放权 政府要主动过紧日子

 

  曲哲涵:我们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还有哪些需要强化和完善?

 

  刘尚希:绩效管理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从国家层面全面推动预算的绩效管理。财政部门配合中央的文件做了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不仅仅报预算,同时要报绩效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从过去事后评价逐渐地转向注重事前的评估,有助于防止事和钱脱节的问题。

  平衡财政收支矛盾,支出就要有保有压。政府过紧日子,就是指的这方面的支出要压缩。这意味着政府要转职能、提效能,主动过紧日子,而不是被动过紧日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该政府干的事情,就要交给市场交给社会来干,这就是简政放权。我们一直讲预算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约束有力,实际上就是约束政府,这就是预算约束的内涵。

 

  李丽辉:倒逼政府把自己的职责理一理,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该放的放,该干的一定要干好。

 

  曲哲涵:预算报告里提出要把绩效管理未来覆盖到所有财政绩效管理,延伸到基层单位,工程量浩大。除了制度要完善,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做到吗? 

 

  刘尚希:绩效管理非常复杂,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首先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模型,有效进行监测,整合技术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数据共享可能是更困难的事情。现在社会上、市场上各种数据联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好,但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没有完全解决。各个部门要有大局观,也要靠机制。

 

  曲哲涵: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一定要有更高的顶级设计来推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账本  账本词条  今年  今年词条  国家  国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