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国刚:金融改革需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经济参考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血液”,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不可或缺。十六大以来,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您认为,这十年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国刚:从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金融业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加入WTO之前,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将面临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狼来了”之后会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强大的冲击,甚至有人担心我国的银行业会整体崩溃。但是实践证明,这十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不但没有垮掉,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的行为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执行,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

  第二,在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在2007年遇到了次贷危机,2008年又遇到了由次贷危机转化而成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面对这些严重危机的冲击,中国金融业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在全球金融业一枝独秀。这也证明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金融业的确发展壮大了。现在,在世界十大银行的排名中,中国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都名列前茅,工行甚至成为世界最大银行。不管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水平,都排名靠前。

  第三,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国有银行加快了股份制改革和发股上市的步伐。十年中,四大银行都完成了改制和上市的过程。当初,许多人也对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和上市忧心忡忡,甚至有人断言,A股市场上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它们。事实上,它们不但完成了在国外市场的上市,也成功地在A股市场上市。

  这些情况说明,这十年中国的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银行业在这十年中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既包括银行的服务质量,风险防范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大大改进,也包括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绝对额大幅下降,而且中间没有发生反复。这种进步使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都刮目相看,人们对银行业的认识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从去年开始,有人开始谈论一个话题,就是银行垄断暴利。且不说它的合理与否,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去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是非常好的。如果把这种盈利水平放在2004、2005年的水平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改制之前这些银行所谓的“盈利”,且不说绝对额比现在小很多,甚至当时的盈利都是假的。因为后来在改制过程中,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后,发现银行连本金都没有,净资产是负的。实际上,从技术上和财务上已经破产了。当时国家对这些银行注入了一些外汇,成为银行后来发展的资本金。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银行业不但不良资产大幅下降,而且资产质量也大幅提高,这种提高不仅得到了国内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在这十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货币政策不仅在支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进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总的来说,这十年来虽然中国金融业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和危机。尤其是和西方相比较而言,到目前为止,西方什么时候能走出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困境还未可知。但是大家对中国未来和发展前景却充满信心。

  《经济参考报》:这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不能说没有问题,实际上,这些年人们对金融业的微词还是很多的,还有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您认为,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

  王国刚:确实,中国金融业依然存在着亟须改革的问题,需要以改革推动发展。比如存在着要变国内本土作战为国际作战等等,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如果发展停止了,恐怕这些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可能会更加严重,今后再去解决,代价会更大。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

  第一,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现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央行的资产中有50%到80%资产是在海外配置。按照这个概念,实际上,央行对国内金融进行调控的能力已经严重降低,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而资产却有80%在国外配置。美联储90%的资产在国内配置,两者反差立见。要提高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必须改善资产结构。为什么80%以上要在海外配置?那是因为央行持有数量庞大的外汇储备。央行是一个政府机构,必须维护国民经济稳定。2005年后,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的意愿逐渐降低,大量美元被卖给央行。如果央行和各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持有美元,我国的外贸企业将面临资金的严重困境。当然,这也与我国的借贷资本输出慢有关,所以近几年我国一直在想办法化解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步伐,总趋势将是逐渐减少。

  在这十年中,央行动用了大量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其资产能力太差,无法用资产控制金融面的运行。到2011年底,中国的银行资产达到113万亿,而央行可动用的资产只有6000多亿,用6000多亿如何去调控113万亿?

  第二,利率市场改革步伐要加快。利率是一个庞大体系,里面既包括央行和存贷款利率体系,还包括证券发行、外币存贷款和各种金融产品交易利率体系,这里面的重心是存款利率,其它都在其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快存款利率体系改革。以居民为例,在负利率条件下,居民还在大量存款。为什么?因为居民没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有人认为是垄断造成的,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即使再增加100家银行还是这种局面,问题的根源在于银行拥有卖方优势。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各种存款替代品,不仅种类要多,而且规模一定要大。如果规模不够大,就无法替代它。现在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达到38万亿,如果其它品种只有1万亿,根本不可能替代它。今年6月份以后,央行实施了浮动利率调整,这对撬动原有的存贷款利率格局有好处,但是市场机制形成的利率不可能通过行政机制推进来完善。市场的问题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改革来解决。

  第三,改变现在以机构监管为重心的分业经营体制。金融的各种机制是互相替代的机制,如果仍然坚持分业监管这样一种机构监管的体制,实际上就把金融的机制分割得七零八落。既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也不利于提高金融效率。最后必将导致中国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如何改呢?首先要改变以机构监管为重心,为以功能监管或者业务监管为重心的分业体制。做哪个部门的工作就该归哪个部门监管。机构监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实际上是一种行政管制。因为行政管制管理机构非常容易,但是这种格局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

  第四,改革饱受诟病的审批制度。中国的公司债券名目繁多,这些债券都是公司发行的,信息要公开披露,风险小于贷款,它还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进行交易。贷款不需要行政部门审批,而为什么这些公司发债反而需要行政部门审批?在审批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寻租现象。所以,应该大力推进审批制改革。前段时间有人提出还要不要审,我觉得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审是普遍存在的。审的应该是真实性。中国问题的要害不是要不要审,而是要不要批。实际上是以审的名义强调后面的批。以股票为例,中国已经上市的公司有哪一家是按照《公司法》或者之前的《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条例》所规定的条件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都远远高于这个条件,因为僧多粥少。如果这个问题不改革,中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格局就改变不了。由此可以看到,十年来直接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不是在上升而是在降低,这显然不符合金融发展的总趋势。

  第五,中国金融国际化。中国金融业之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还躲在避风港中,没有到国际的大浪中去搏击。可是,中国金融业不可能永远躲在避风港里,我们必须走出去。随着资本输出,金融机构必须跟出去,所以需要加快国际金融操作团队的形成过程。如果这个团队没有形成,我们所讲的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国  王国词条  方面  方面词条  突破  突破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  
财经

 深化财税改革:保障改善民生

 财税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构建有利...(展开)

财经

 继续给民间投资松绑

 政策放松推动投资加速。但是我担心,一放松银根便重走老路,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政府工程,民企照样拿不到多少钱  政策放松推动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在固定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