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我们党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落后的社会生产主要体现为生产发展整体水平低且不平衡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已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社会生产能力在许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已经解决温饱问题,并总体上实现小康,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多方面,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最根本的,由此从深层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从深层决定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但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不足;城乡要素配置仍然不均衡,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向城镇的趋势明显;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仍然存在,户籍和土地等制度仍需完善。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随着各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上均存在差距,要实现追赶跨越还需要较长时间;区域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各区域间和区域内部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区域生产力布局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区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结构不平衡。一系列调结构的措施,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优化和完善。但是,收入分配结构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合理的问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仍需提高,初次分配中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亟待规范;税收等措施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仍需强化,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亟待健全;低收入群体长期存在,中等收入群体仍需扩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重道远。
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不充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原创成果还比较缺乏,尤其是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不足,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的能力不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还不充分;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企业等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建立。二是改革不充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营造;产权制度还需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还需改善,市场主体活力还需充分激发;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还需提高,职能缺位和越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宏观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开放不充分。开放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治理体系和贸易规则面临调整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仍然掌握过大的话语权和控制权,我国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和修改的能力还不强,引进来和走出去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经济安全压力还很大;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的能力亟待提高;我国市场准入的限制还比较多,服务业开放发展的程度还比较低,仍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
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为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重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创新主体能动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城乡居民,同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形成东西联动、内外协同、陆海统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健全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实行积极主动、双向开放、互惠互利的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