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引起全球关注,全球金融市场亦受到一定冲击。如何看待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笔者以为,世界史早已告诉我们,领先大国与崛起大国经济领域的纷争乃至冲突是必然的,早晚而已。这种经济领域的冲突于今日的全球科技军事发展背景之下,已不可能演变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战争,至多是大国阴影下局部的地缘政治敏感区域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概而言之,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其本质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正朝着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方向变化,美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出现了不适应,是反应过度的表现。从此次美国所针对中国产品征税范围看,涵盖了中国在航空航天、机器人、IT和机械等领域。美国声称,在这些领域,中国一直在通过合资企业、不公平的技术许可规则、利用国家融资收购美国科技公司以及彻底的盗窃手段,来系统地盗用美国的知识产权。对这些指责,中国当然是反对的。
事实上看,无论是人均产值、制造业总体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中国都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中国有句古话: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美国看来是领悟了此话的真谛。美国时刻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竞争对手,来刺激自己。无论是过去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中国、俄罗斯,因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国家形态、民族心理、意识形态的差异,都被美国视为第一类的竞争对手。中国之所以被美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根本原因在于40年来中国经济、科技、国防、外交实力的蒸蒸日上,加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内蕴的“文明互鉴”理念,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稳定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普遍尊重,中国站在全球治理的道德的制高点,美国感到价值观受到了挑战,有点恼羞成怒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其在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呈现出“三步走”的趋势。第一步,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主要是“三来一补”,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生,高科技类外资企业逐渐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目前正在向第三步转移,即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正逐渐崛起,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替代外资成为出口的主力。而美国所担心的正是我们正在发力的第三步。无需用多么高深的数学公式即可理解,两个经济体在全新的领域中所进行的高度同质化的产品较量,肯定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回到美国所大谈特谈的贸易逆差。一个国家之所以有贸易逆差,是因为此国有“顺差”的内容。对美国来讲,既想得到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收益,还要有与其他国家产业产生竞争而不及的行业的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就有点贪心不足了。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而且表现坚挺,实得益于美国低端产业的外流,可以将更多资源优先配置于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从而保持美国在其比较优势产业的全球霸主地位。
如果美国真想通过所谓“贸易战”的方式消除逆差,为什么不针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精准打击呢?打击的反而是高端产业领域呢?而且这些高技术领域的出口大多是外资或合资企业所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美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真实目的不在于所谓降低贸易逆差,而是要阻止中国产业体系朝向发展的第三步迈进。
怎么办?首先,美国要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试图通过贸易摩擦甚或地缘政治乃至军事的纷争来阻挡中国的发展,已无可能。中国的全产业链,广袤的国土面积,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发展中存在的潜力和机遇,给予其广阔的回旋余地。其次,中国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后,双方应坐下真诚协商,特别是美国一方,要习惯中国的发展,认同中国的发展,借力中国的发展,将精力放在维持美国的科技军事金融优势方面,而不是通过打压中国来维持自身的老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