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创新大有可为

  在传统重抵押担保的银行风险文化氛围中,尤其在经济放缓的当下,中国首款无抵押贷款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22日,阿里巴巴与中行、招行、建行、平安、邮储、上海银行、兴业银行7家银行宣布深度合作,为中小企业启动基于网商信用的无抵押贷款计划—网商贷高级版,阿里巴巴通过外贸大数据为企业积累的信用体系,包括通过海关物流等渠道调取企业近6个月可合适的贸易数据,最终传递给银行以实现放贷,商业银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平台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利率不高于8%。

 

  如此无抵押信用贷款无疑为中国的银行创新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做出了典范。此前,吃利差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曾表示,中国大部分银行的利差收入比重达到70%-80%。在2013年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以前,稳定的利差使得中国银行业可以舒服地躺着赚钱,大赚特赚,以至于有股份制银行行长称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2009年为应对危机而释放出的天量贷款,推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也导致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领域和地方融资平台,为银行的利差收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大量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也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逐渐收缩的2011年以来缺血日益严重。再加上小微企业抵押品价值低甚至是缺乏抵押品,银行更不愿贷款。即使是在宏观调控部门不断出台政策,要求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的创新业务依然没有涉及实体经济。2013年货币政策过度紧缩,中国经济钱荒不断,银行同业业务迅速兴起。同时,银行依然通过信托等影子银行渠道,变相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贷款,造成实体经济资金链断裂,资金空转,中国经济脱实向虚日益严重。今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连续两次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缓解。银行业务的创新真的就没有办法触及实体经济了吗?未必!

 

  在我们看来,此款产品是阿里巴巴在当前艰难的出口形势和国家鼓励出口的时机,联合银行加大了对阿里网络平台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对阿里巴巴的小贷产品形成补充。而对于银行来说,则在利用第三方信用大数据的基础上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同时也管控了风险,为开展其他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借鉴。

 

  首先,由于出口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留有历史交易形成的信用记录,弥补了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不足的缺陷。与此同时,这些出口企业在阿里平台上的信用也是长期形成的,对阿里平台具有比较大的依赖,由此成就阿里平台对这些企业的约束力,这也是银行敢于通过阿里平台向外贸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的重要原因。

 

  其次,大数据的应用在这款产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投资机会。此次阿里巴巴之所以联合银行向外贸中小企业,在于其通过大数据看到了出口回升的趋势。今年3月以来,为应对经济下滑,中国国务院、央行、商务部等宏观调控部门连续出台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使得中国出口形势出现改善。5月份,阿里巴巴就已经通过一大通平台向外贸中小企业发放了贷款和补贴,发放的时机与中国出口回升的机会窗口一致。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由前4个月的同比下降4.8%逆转为上升5.4%。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也可以发现风险,从而规避损失。2008年,阿里巴巴曾经提出“过冬论”,指全球经济将进入冬天,事后来看,确是如此。

 

  此外,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整合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的优势,既利用了银行的信用,也能从促成平台企业的销售中按传统提成获得收入,还整合了更广泛的银行资源,为未来深入合作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因此,实体企业、市场中介和金融机构三方的整合创新,成就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阿里平台增加了对实体企业的吸引力,商业银行在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还降低了风险,实体企业则有利于走出先前的互联互保危机,实现基于历史真实业绩和业务发展趋势的信用融资。

 

  中国实体经济依然困难,融资难、融资贵是重要原因。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创新业务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实现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业务创新。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创新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金融  金融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数据  数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