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劳动精神成就时代新人

  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新时代青少年的肩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时代新人,要承担起这些重大历史责任,就必须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勤俭、奋斗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征的劳动精神。《说文解字》释:“勤,劳也。”这说明,“勤”与“劳”的意思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勤”的主体意义就是“劳”。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明,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具有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质。因此,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不仅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也因为她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声闻遐迩。

  《说文解字》释:“俭,约也。”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不敢放奢之意。”可见,俭即俭约、不奢侈放纵的意思。《尚书》中把“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联系起来阐述,说明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勤劳与俭约之间具有一种天然联系。勤劳之人大多生活俭约。只有亲身经历过体力劳动的人,切身体会过烈日炎炎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当这样的人再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时才会产生深刻共鸣,自然就会崇尚俭朴、有节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习劳知感恩”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不重视对儿女的劳动教育,结果必然是孩子不懂得感恩、惜福,视父母的付出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等品行自然就会养成,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政要论》中说:“历观有国有家,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因此,中国古人的童蒙养正教育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弟子规》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孔子的“力行近乎仁”,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强调的都是书本教育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勤俭、奋斗的劳动精神,这样才能避免培养出的学生仅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缺少生活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顺利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创新是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社会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电子化、机械化、高科技化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与此相应,劳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的青少年需要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新意蕴,在不同形态的劳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创造性劳动劳动成果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思路等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利民等价值目标,通过创新劳动创造财富、创造辉煌,不仅能够跟上而且能够引领新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奉献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征的劳动精神。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劳动中培养奉献精神的理想支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开始深入思考人生问题:“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这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使他提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他还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并且发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铮铮誓言。

  革命导师和国家领袖的亲身经历表明,一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劳动都是崇高而伟大的、幸福而快乐的。正如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志愿劳动、义务劳动等培养时代新人的奉献精神,形成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德,不仅可以避免在劳动中唯利是图、斤斤计较的功利取向,还能够成就时代新人高尚的道德品格,提升时代新人的精神境界。

  “勤俭、奋斗、创新、奉献”是具有鲜明中华传统文化特征、新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劳动精神,对于树立时代新人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的崇高劳动品质,塑造时代新人的健全人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承传良好家风的前提条件,贯彻实干兴邦的具体表现,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劳动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使之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精神成就时代新人  成就  成就词条  新人  新人词条  劳动  劳动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改革史话

 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立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很快就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历史研究者思想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更新给中国近代...(展开)

改革史话

 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与历史思维的培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