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我国将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至2021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
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既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4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
汤涛介绍说,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确保培训规模。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促进劳动者、培训主体、政府三方积极主动参与。
“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群体是职工,兼顾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要用政策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民办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汤涛表示,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账,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时,强化资金监管和使用情况公开,加强培训质量监管,确保行动顺利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来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面临着十分短缺的情况,存在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近些年,我国技工求人倍率一直维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维持在2以上的水平,而且技工短缺现象,从过去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从过去的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
“在这种情况下,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城乡各类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范围。通过政府的激励引导,充分调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支持作用,全方位提升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以适应就业工作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张立新说。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时,张立新表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一项重点,是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激励,发动劳动者和各类培训主体大规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院校方面,要用政策推动职业院校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发挥好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培训作用;企业方面,明确提出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大力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并对企业开展培训给予政策支持。社会培训机构方面,要广泛动员各类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全方位参与职业培训。
张立新说,要优化培训补贴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各类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补贴的范围。目前,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免费职业培训。职工培训方面也基本上做到了政策上的普惠性和全覆盖。此次职业培训行动方案支持地方政府不断地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省级以上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可以调整补贴人员范围和条件,对地市级以上的部门可以确定职业培训的补贴标准,对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对培训资金和项目优化整合,这些政策赋予地方很大空间和权限。
同时,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特别是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全力支持企业职工包括其他重点就业群体的培训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工作可按照规定多方筹集资金,统筹使用,发挥好资金效益,把资金用好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