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什么是永续债?永续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哪些作用?未来还将在补充银行资本金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在2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解。
引入永续债补充银行资本金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一般来说,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当前,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潘功胜表示,我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此前没有使用永续债。这次由人民银行牵头,在我国引入银行永续债这种产品,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03%,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58%,整体资本充足率是14.20%。“从资本结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占比达到77%~78%的水平,总体资本质量比较高,各项指标符合资本监管的要求。但相对于国际水平和未来信贷增长的要求,商业银行仍然需要多渠道、及时地补充资本。”银保监会法规部主任丛林表示。
据了解,2016年到2018年,全球市场发行永续债的规模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优先股和永续债这两种主要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中,国际商业银行主要选择的是永续债。
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
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一次性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处于预测发行区间的下限,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
据潘功胜介绍,央行票据互换是人民银行和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的互换交易。债券持有人可以将换入的央票在市场上进行抵押融资,也可以参与央行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担保品,其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
潘功胜强调,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为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创造环境
中国银行永续债发行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普遍欢迎,目前其他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人民银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着严格的要求。据潘功胜介绍,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一直在为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一是在平衡好股东利益和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内源性方式来补充资本;二是发挥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支持商业银行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来补充资本;三是通过债券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四是支持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此外,也在不断扩大投资者范围,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专业投资者参与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市场交易。
丛林表示,今后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经营稳健的程度等因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核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申请,同时将在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借鉴国际监管的经验和境外市场的实践,结合我国市场发展阶段,继续优化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以及审批的流程,指导商业银行做好整体的资本补充规划,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本实力。(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