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路遥的作品感到很亲切,我想主要是由于他所描写的农村场景,农村青年的爱与成长,我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虽是其次,但书中的某些文字方言化,着实让我倍感亲近。
一个人读书,有时是去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有时是想去书中寻找共鸣。第七章,加林因对巧珍的一时冲动而懊恼后悔,彼时的加林,被从民办教师的岗位退了下来,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当一辈子农民的命运,显然无法接受,但有时候爱情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一边是不甘的前途未来,一边是可爱的人儿。年轻,总是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冀,渴望改变现状,突破阶层,尤其是对于农村里读了书,上了学的人,总渴望靠自己的能力,离开这闭塞的故乡,离开黄土,走向城市,一旦有了爱的人,就有了牵挂,也是牵绊,总担心自己前进的步伐会就此止步。但当一个人,一旦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繁华,心灵便不会被桎梏在一隅,心灵不会,肉体必然会寻求出口。巧珍无疑是万分可爱的,如果不谈结局,巧珍和加林的爱情也是甜蜜幸福的,最起码在当时他们都给了彼此心灵上最大的慰藉,巧珍抚平了加林心中的一切愤懑,加林则给了巧珍梦想中的爱情。但当一个人并没有严肃的审视自己的未来,清楚的认识自我的时候,这时候的爱情,往往也只能以眼泪收场,就像我们曾经的那些爱情。但问问我们的内心,即便如此,那时的我们也会奋不顾身投入的爱情的怀抱。
有人说,加林和巧珍身份的悬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法在一起。我不认同。但我同意,两个人在一起,不光要有两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更要有精神层次的契合。虽然巧珍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并不代表,巧珍就永远会是这样。但书中并没有给出这种可能性。寻找契合远远要比培养精神的契合要容易的多吧。
书中的巧珍真的让人怜爱,爱一个人,总是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但往往成全了对方,苦了自己。当读到巧珍对加林说的话,我被她对加林的爱深深感动着,多么可爱的女子,但也只能一声感叹……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加林没有太多的选择,他无法抵抗被人顶替民办教师的命运,他也无法禁受改变命运机会的诱惑。他唯一的选择就在亚萍和巧珍,前途和爱情之间。
我们不妨假设,如果高加林适可而止,在到了县城当了通讯员后,依然深深切切的爱着巧珍,恋着巧珍,面对亚萍的示好,可以很好的拒绝,想必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又或者,高加林和亚萍在一块,无告发,她们一起去了南京,到了大都市,就真的会一辈子幸福嘛,也许会……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面临和高加林一样的选择,我会怎样~扪心自问,也许我的选择会跟加林一样,又或者不会……
其实,人在未经历之前都是天真的,充满了幻想和理想主义,只有经历了之后,才会从自我的精神世界回到现实,但无论这个现实多么残酷与不堪,勇敢地去经历,不后悔,但也别辜负了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