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落雨收伞
沙鸥放下BB机,拿起大哥大,抽出天线,立即拨号,给区长回电话。
“喂,请问是哪一位?”大哥大里传来沙鸥熟悉的区长的声音。
“发给你的信息,认真看了吗?”
“报告区长, 认真看了。那些谣言,纯属无稽之谈, 厂房工程还处在土建基础阶段,没有厂房,何来倒塌的可能。”
“没事就好。”
“今天大雨,城市大面积内涝,殃及我厂,基础坑道里遭遇进水,没有出现安全问题。”
“那就好,你要好自为之。”区长说完话,随即电话里传来“嘟嘟……”挂断电话的声音。
瞬间,值班室里寂静一片,沙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愤怒的心脏,在快速的“嘣嘣”直跳。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并且越传越邪乎,无中生有,蛊惑人心。
沙鸥在想,劝别人很容易,轮到自己怎么就这样难。他闭上眼,休息一会儿,心中又在想,谣言如“洪水猛兽”,不能完全消除,禁止传谣,比谣言本身更为可怕。对于别有用心的恶意传播这些谣言的人来说,如果解释只是越描越黑而已。对于因为担心和关心的人来说,还用再解释吗?想通此番道理,沙鸥的心里亮堂起来,为企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正当沙鸥上床,准备睡觉,摆放在床头柜上的BB机,又发出“嘀……嘀……”的蜂鸣声。沙鸥以为是区政府哪个部门,听到谣言后,给他发传呼。他没有看信息,准备等到明天早上再回电话,继续靠在床上。
可是,稍停一会儿,BB机的蜂鸣声,又急促地在沙鸥的耳畔,响亮地呼叫着。
沙鸥不耐烦地拿起BB机,不经意地翻看屏幕,当看到里面的内容时,整个人一愣。今晚是怎么了?王潇潇又听说到什么事,深更半夜,她频频发信息过来。
沙鸥马上打过去,电话刚刚接通,他还没有开口,王潇潇大声地质问:“再不回电话,我就要赶到非常兄弟公司的工地,还以为你壮烈牺牲。”
“你也听说,非常兄弟公司的厂房倒塌。”沙鸥刚才接电话后的坏情绪,一时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他带着一丝怨恨的口气,在反问。
“不是,银行里有传闻,非常兄弟公司发生火灾,新厂房毁于一旦,消防车赶去都无济于事,还有工人烧伤。你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天塌不下来,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安安稳稳地睡大觉。”
“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那篇军民共同抗击雪灾的报道刊发以后,我的眼睛总是在不停地跳。”
“不要搞得紧张兮兮,自己吓自己。”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这个道理是颠覆不破的,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即使正常行走,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王潇潇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会,接着说,“我原准备明天告诉你,现在跟你说,银行决定对非常兄弟公司的资金,只收不贷。”
“这不是在落雨收伞吗?正是工程建设大量需要资金的时候。”
沙鸥带着怨气在吼叫。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让他心如鹿撞,砰砰直跳,七上八下,脑海里如澎湃的浪潮一样无法平静,“不行,银行欺人太甚,不打招呼单方面采取措施,从门缝里看人,把我沙鸥看扁了。”
“行里已经会议决定,我们暂时必须要冷处理。”
“为什么连我们脆弱的贷款权利都被剥夺,我们是需要他们的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为所欲为。”
这个消息如同当头一棒,打醒了沙鸥,他在想,即使多长十个心眼,也不行。真是岂有此理,人们常讲规避市场的风险,现在看来,还要规避银行的风险。贷款合同如月亮,执行起来,初一与十五不一样。这是不道德的失信行为。
现在正是非常兄弟公司强身健体,步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抽血断粮,这不是把非常兄弟公司往绝路上逼吗。真可谓,企业登高,银行抽梯,不要说,这样做的结果,企业肯定栽在云雾之中。
沙鸥将大哥大的电池板重新换上一块,继续与王潇潇通电话,接着问:“我们公司在银行有多少贷款?”。
“200万元。”王潇潇一口报出贷款数字。
“冻结的资金是多少?”
“冻结了基建专用账户资金100万元。”
“银行采取银根紧缩,是普遍性政策,还是个案?”
“是个案,仅对非常兄弟公司一家采取强制措施。”
“对非常兄弟公司不放贷,以滨江大光明非常兄弟合资公司的名义贷款行不行?”
“也不行。我去找过副行长,也提出抗议。可是副行长说,在他那里找,没有用。也不说,需要找哪一个领导,最后被我逼得无奈,副行长透露风声说,等过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考虑给我们贷款。”
“等不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程建设等米下锅,火烧眉毛。如果资金不能及时衔接跟上,不但工程不能按时竣工投产,发挥不了经济效益,困局还要波及到整个公司。”
“那只能被动挨打,保护好流动资金,通知所有营销业务人员,尽量采取现金结算,或暗渡陈仓,通过第三方支付结转到我们公司,避免资金陷入银行老虎嘴,否则,有去无回。”
“银行针对我公司单方面采取银根紧缩措施,请律师整理银行违反合同行为的材料,必须要依法维护非常兄弟公司的合法权益。”
“虽然是有理走遍天下,可工程建设,正在全面开工,骑虎难下,恐怕盼不到打赢官司的那一天。”
沙鸥眉头紧锁,深思一会,突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我想到一个良策,两全其美,不知道能否运作成功。”
“说出来听一听,看看怎么样?”王潇潇鼓励道。
“我想出的办法,既不给你们行长为难,又解决工程急需缺口资金。请行长考虑给李加诚的公司提供贷款200万元,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
“李加诚的公司,可与我们银行有过业务往来。”
“有过业务往来,而且信誉度很高。”
“李加诚愿意吗?他贷款,给你用,需要承担风险的。”
“作为施工单位,李加诚当然愿意贷款2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此类资金属于工程垫资性质,可以操作。”沙鸥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像抽不完的蚕丝,越说越多,肯定地向王潇潇说明操作的可行性,“何况李加诚在工程前期已经垫付不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