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塞翁失马》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塞翁失马》。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则寓言。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为福了;后其子又"堕而折其髀"又转为祸了,最后又因其子髀折,得以"父子相保"又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地阐述了福与祸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动人也吸引人。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就有必要地需要提醒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并能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这也是该课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讲故事,小组讨论质疑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能从故事中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寓意,也就是祸福可以相互转换,并且能联系实际去正确地看待问题,这一点对初一的农村学生而言是有点难度的。本文虽是一则寓言,但也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了我校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要求和模式,结合文言文教学常规和教学内容,先备课组进行了认真深入全面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针对我班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做了微调。在教学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语文教改也 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和少教多学、当堂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就为了落实这一点,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本课利用课文朗读、故事视频都是探索高效课堂的尝试,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3、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深入地看待问题,并且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法。通过查工具书,基本读准字音,在朗诵中初步理解文意。 2、探究法。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能有自己的主见,并能充分表达并有所质疑。 3、启发式。通过讲故事形式,以事实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看待问题应有正确的辩证的心态。 在一节课内完成目标,因而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答引出寓言这种文体,进而引出课题。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正音。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正确翻译课文。 2、根据寓言文体特点,理解情节内容和寓意。 3、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获知启智。 四、初读,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 1、听读课文,注意断读和字音。 2、自由朗读,发现问题画,标出不懂的字词句。 3、集体朗读课文,明确故事情节要素。 五、细读,把握文意 自学指导: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翻译全文,记下疑难问题,准备小组间讨论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小组轮流翻译全文。 4、当堂检测:多媒体展示 六、研读,探究问题 自学指导: 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一定都是这样吗?"变"关键点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示? 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七、拓展延伸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塞翁失马"的体验?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 好和坏? 八、当堂训练 背诵全文 九、布置作业 1、搜集含"马"字的成语并在小组及班内交流。 2、寻找积累成语中的寓言故事并与同学说说寓言蕴含的寓意。 一、课后反思 整堂课实践下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上完之后,心中有一种抑郁之感,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顺畅。后来听了童老师和赵老师的点评之后,我的思绪才渐渐明朗起来。原来我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二、整体性不强。 整体性不强主要针对我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而言的。 我在讲完故事情节之后让学生归纳出寓意,在讲完人物之后又让学生说说启示。我本来设想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我们既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归纳寓意,又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归纳寓意,我在想这样分开来讲学生是不是能够更加明确这两种方法。但似乎老师听了之后,觉得这样处理有点琐碎,好像把两者割裂开来的感觉,他们认为还是把他融合在一起更好一些,这样整体感更强一些。后来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是融合在一起比较好一点。如果要强调归纳寓意的两个方法,我可以在归纳寓意的时候,顺势再点一下,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的启示,那么你是怎么获得这些启示的呢?(故事情节、人物) 三、主线不够明确。这堂课有一个设计的亮点,那就是为塞翁 这个人物添加表情。但我没有把这个设计用好。童老师和赵老师建议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作为整个课堂的主框架,辐射开去带动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一开始我还没有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了一下,我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他会让我的课堂主线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在结构上也会更加紧凑。粗粗思考了一下,我是这样修改的。 第一步,先让学生找出塞翁的三句话。自己思考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能够有幸听到童老师和赵老师的点评,并且在听完之后,我能有自己的一些感悟,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备、讲这节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十三的语文教学经历,我产生了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和切实的困惑,斗胆提出,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教改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形成对僵化的教育理念的冲击,而不是照搬谁的什么教学模式,经验往往都有时限性、地限性,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改革不是纠结于该讲还是不该讲,讲多讲少的形式问题,而是在语文教师的引领下课堂上能不能传达出精神的感召、情感的震撼、审美的魅力、语言的神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具有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特质决定了"教有定规,教无定法"铁的教学定律。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忽视语文课堂规律的改革创新无疑是南辕北辙。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让学生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让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程序开放起来,然后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每节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就是高效教学。为此语文老师该如何实现? 篇二:塞翁失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编者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能从中悟出寓言的寓意,最终能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并强调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加强学生诵读文言和疏通文义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由复习文言文的特点(即:简洁,典雅)和学习方法(即:熟读成诵,用心感悟,积累词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 (二)、简介寓言特点 因为本课的体裁是寓言,通过集体了解寓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寓言故事,使学生明白,寓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寓意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同时使学生明白,学习寓言就是从一个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 (三)、简介作者及作品 (四)、揭示题意,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塞翁失马》,即,边塞的老人丢失了马。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老人丢失马后的 心情(伤心),那么文中的老人丢失马后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播放视频《塞翁失马》,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五)、学习课文(教学时重点强调学习文言寓言的方法)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1).范读,强调字音。 ( 2)、多种方式朗读。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并能在读中初步感悟文义。 2、用心感悟,见文知义(疏通文义) (1).尝试翻译字词。 (2).用"五字"(加、减、调、换、猜)翻译法对照注释自译。 (3).指导翻译。 (4)、检查翻译。 设计思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积累词汇,巩固运用 设计目的:通过对文言词语的归纳,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4、分析故事情节 (1)、同桌讲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2)、合作讨论: A: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B: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为下文探究寓意打下基础,能有感而发。 5、探究寓意 (1).合作讨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目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2).文中的其父是个怎样的人?人们又有什么高尚品质?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3).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设计目的:进一步升化课文主题。 (六)、小结 首先小结本文的寓意,然后引用严文井的话(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设计目的:使学生对寓言的寓意和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七)、课外延伸 1.走向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塞翁失马"的故事! 2.畅所欲言:把你们刚刚说的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时间的把握不好,由于前面过分强调文言寓言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后面时间紧凑。总之,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下面请领导和老师们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篇三:塞翁失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 《塞翁失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既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能从中悟出寓言的寓意,最终能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互相合作,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从而了解我国古代寓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是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并说说你从中的学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 四、说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进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由《状元与乞丐》的故事导入,一方面是引出课题,另一方面也算是课外延升,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首先由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找出错误并画出课文中要需注意的字词,学生自己动手品学网,纠正读音,接着教师泛读,学生默读,然后请一桌同学朗读。 (三)、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一小组,自由探究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以及学习了这篇寓言后所受到的启发。通过探究可知,这个故事讲了塞翁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的过程,然而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条件的,从而体现了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上课之前所讲的故事,从而得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以及身处顺境时不要沾沾自喜,不努力有可能变坏事,以及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一定要相信它们只是暂时的,努力会改变命运。 (四)、讨论总结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六、布置作业 把《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七、课后反思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气氛沉闷,这主要还是在于学生的预习做得不够好,学生对课文比较生疏。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我没能及时到教室给学生指导预习的重点,还有一点就是我对学情不够了解。总之,我的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请各位老师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