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ampnbsp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新课导入
《圣经》 上说:上帝花了六天时间造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第七天造了一个人:亚当。上帝怕亚当一个人孤独和寂寞,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亚当、夏娃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人越来越多,各种丑恶乃至罪恶随之蔓延开来。上帝很失望,决定要消灭自己亲手缔造的人类,但又觉得诺亚对自己很忠诚,一块消灭显然不妥。故而托梦给诺亚,让其做好逃生的准备。诺亚造了一艘大船,把自己的家人家禽等都弄到船上,结果在洪水泛滥之时逃过了一劫。洪水大劫之后,诺亚的子孙在新的天地里传宗接代。他们成群地向东迁移,终于发现了一片广袤的大地。诺亚的子孙决定在这里建城定居,并且修建一座通天塔,看一看上帝怎么过日子。通天塔节节升高,耸入云霄,终于惊动了上帝。他老人家亲临现场,见到地面的人们川流不息地传送砖料和灰泥,有条不紊。上帝感到了震惊:如果听之任之,人类不是什么事都做得成吗?于是,上帝扰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无法通话。建塔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废。
二十世纪的某一天,卡夫卡以非凡的洞察力改写了这个故事。他在《城徽》这篇现代寓言中告诉人们:通天塔工程的失败与上帝的捣乱无关。真实的原因是:那些诺亚的子孙聪明得过了头。他们觉得,一百年之后,人类的建筑技术肯定会有巨大的进步,现在费时一年的话到时大约只要半年。既然如此,何必累死累活地赶着完工呢?慢慢来肯定不吃亏。于是,人们的精力转向了建城。每个同乡会都想占据城里最漂亮的营地,争执和流血冲突开始了。几代人之后,建塔已经成了一个遥远而又有些愚蠢的主意,人们的全部心思都扑在了钩心斗角之上。
《读者》xx年第16期上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和他的同事们于19xx年6月成功地生产出合成氨,并将氨转化成以氮为基础的肥料,从而使全球免于饥荒。为此,哈伯获得了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哈伯太醉心于对权力的追求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将这一科学发现用于研究一种致人于死地的化学武器。他制造的一种毒性极高的气体氯比空气重,把氯喷洒到敌军的战壕中,可以攻击士兵的脸部和肺部,从而能将他们驱赶到能用机枪扫射的开阔地带。他的妻子曾恳求他放弃这种研究,被他拒绝,妻子悲愤自杀。后来他又研究了杀伤力更大的芥子气。这些化学武器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最终也没有避免德国的失败。1933年纳粹上台,发现了他的犹太血统,尽管哈伯竭力想为纳粹卖命,还是不能为纳粹所容。1934年,哈伯在众人的唾弃下,因心脏病发作去世。1942年,纳粹制定了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所使用的化学毒剂正是哈伯的发明,在被毒死的人中有好几位是哈伯的亲人。
上述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对权与利的追求将会使人变得多么愚蠢和疯狂。外国人是这样,中国人何尝不是如此?而且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中国人比外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林彪来说吧,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都是和他的鼎鼎大名连在一起的,建国后当之无愧地成为十大元帅之一。但他也是太醉心于对权力的追逐了,当了毛泽东的接班人还不满足,还想尽快登上"老一"的宝座,竟干起了抢班夺权的勾当。结果权没夺成,自己仓皇出逃,被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沙漠。折戟沉沙,此之谓也。具体情况如何,请看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演吧!
二、知识结构
"黄钟毁弃瓦釜鸣"之所指:"文革"中好人遭殃小人当道
黄钟毁弃:吴晗、刘少奇等被迫害致死,邓小平两度被打倒谭震林、叶剑英、
黄钟毁弃瓦釜鸣之表现 陈毅遭排挤
瓦釜鸣:林彪,江青等得势,中央文革小组横行,造反派猖獗
党内"左倾"错误严重: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黄钟毁弃瓦釜鸣之原因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 复辟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大字报,红卫兵,全面夺权,武斗,冤狱遍地
黄钟毁弃瓦釜鸣之扭转:"九一三事件",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
工作、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
黄钟毁弃瓦釜鸣之危害:挫折严重,损失巨大,同发达国家差距拉远
三、重点难点分析(略)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7•全国卷•17)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b)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2、(1994•上海卷•27)
"有人急于当xx,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引自毛泽东1971年8月中旬至9月12日南巡讲话)毛泽东所指的"人"是(b)
a、张春桥b、林彪c、江青d、王洪文
3、(xx•上海卷•20)
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4、(1993•三南卷)
"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病重住院治疗,党中央委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是(d)
a、谭震林b、华国锋c、叶剑英d、邓小平
5、(xx•广东卷•23)
下列各项,客观上已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a)
a、"九•一三事件"b、恢复邓小平等老同志的职务
c、"四五运动"d、粉碎"四人帮"
6、(xx•上海卷•21)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d)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7、(1999年•全国卷•4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3月5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产生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整顿,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材料二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当成文,无须罗列材料。
背景:"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全面整顿。
目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措施: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调动积极性;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意义:系统纠正"文革"错误,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是1978年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
8、(xx•广东卷•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经过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2)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文革"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上造成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五、新情景设置
1、1971年,林彪、叶群一伙阴谋叛逃苏联,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消息传出,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苏联大使找到周恩来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了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笑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便有些恼怒地摊牌了:"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率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文革"中哪一个历史事件?
九一三事件。
(2)上述事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件?
林彪集团策划的未遂武装政变。
(3)上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
(4)上述事件的影响怎样?
促使更多的干部和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2、"铁公鸡"是"文化大革命"时造反派给谢添起的绰号,因为,不论造反派怎么威胁利诱,谢添就是一言不发。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纠集一帮所谓的"革命群众"给谢添施加压力,好长时间过去了,谢添照样一言不发。头头恼羞成怒,指着谢添声色俱厉地说:"谢添,你真是一只铁公鸡一毛不拔,你再不说,我就要用100度的开水浇你……"有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喊:"谢添,你承认不承认你是一只铁公鸡?"谢添点点头说:"我承认,我是一只铁公鸡,铁公鸡没毛儿,再用开水浇也是没毛儿!谁看我没毛,谁就上来拔!"话音刚落,就有人憋不住笑了。那个头头被谢添噎得说不出话,半天,才气咻咻地对谢添说:"你给我滚蛋!"当时的谢添最爱听的就是"滚蛋"这俩字,因为,一滚蛋就可以休息了。
谢添进牛棚后,从不愁眉苦脸,照样自得其乐,常和"牛友"们在一块说说笑笑。一次,谢添又给"牛友"们讲了一个段子,逗得"牛友"们哈哈大笑,看管的人就过来质问:"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唱样板戏。"
"除了唱戏,还在干什么?"
"还念毛主席语录来着。"
"不对,我明明听见你在放洋屁。"
"什么?你说毛主席语录是洋屁!我是用英语在背毛主席语录!"
看管的人吓坏了"咕咚"一下就给谢添跪下了。
明年的新闻——拟预言
一月零日 毛主席下令对苏联实行军管,军管组驻在位于中苏边境之赤塔。因此苏联的革命中心,亦已由莫斯科转移到赤塔云。
一月一日 苏联《文学报》改名《卫东》杂志,复刊发行。刊文揭露托尔斯泰在雅斯那雅波良纳放债收租,剥削农民的事实,并登出租契照片若干,使人看后,肺都要气炸了。该文编者按指出,列宁撰文纪念这个大地主,是严重的路线错误。
六月六十日 湘潭中学全无敌战斗小组在席吕塞尔要塞的夹墙里搜出大量信件,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企图通过一个叫梅西金的坏蛋,前往西伯利亚勾结一贯为沙皇效劳因而获宠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真是卑鄙无耻到了极点。
九月二十五日 为了迎接中国国庆,日本革命委员会和古巴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成立大会都拍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称为最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红太阳照亮了富士山》和《加勒比海的春潮》两篇社论,表示祝贺。
十二月二十日 纽约红卫兵抄家抄得黄金无数,决议在纽约港口被砸烂了的自由女神像原址,竖一毛主席金像代之。
十三月三日 牛津、剑桥、哈佛等校联合庆祝教改胜利,介绍经验云:基本教材是毛选四卷加农场劳动。
百月五日 国际科学家协会举行学毛选模范授奖大会。给哥白尼、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发奖。因为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成果。有人建议给马克思也发一奖,正在研究中。有人建议给香港马会的长胜马发奖,以别有用心罪被捕。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被批斗被打倒的人们对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持何种态度和立场?试分析之。
第十一课ampnbsp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区域发展特点和条件。(2)知道五个经济特区,以及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等地的
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根据课本的人物事件及相关的内容作为此活动课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史料能力(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
第11课ampnbspampnbsp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饭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品学网本课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3。掌握两汉时商业
第15课ampnbsp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
第9课ampnbsp编辑历史手抄报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9课编辑历史手抄报历史手抄报的特点历史手抄报是以()为基本内容的手写报纸,它有显眼的()()并设有一定的(),以()为主,也配有一定的()()。第五单元测试七()班姓名学籍号一选
第22课ampnbspampnbsp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复习导入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第19课文字演变(板书,以下绿色黑体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第2课ampnbsp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设计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
第四课(学案)科举制的创立课程导入世界上最早的选官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它与我们现在的考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
用尽管但是来造句1。尽管他身体已经老了,但是思想还很活跃。2。尽管这类方法可能代表大多数公司的文化,但是它较之最适宜相距甚远。3。尽管他常常得做些兼职工作,但是他学习总是很好。4。尽管这封信是写给
明明白白怎么造句1)他站在那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一个皈依了宗教的人,正在那儿对自己过去的过错感到痛心疾首,但是无理性的记忆引起的恐惧压倒了苔丝,使她瘫痪了,一动也不能动,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冰刀的造句冰刀拼音注音bingdao冰刀解释意思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的刀状物。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三种。冰刀造句1把鞋子的冰刀戳进冰里。罗伯特在池塘的另一头喊道。2四月初,早上的阳光好像冰刀,一
用大惊失色造句导语面对神不知鬼不觉出现的他,我被吓得大惊失色。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怎么去运用大惊失色来造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用大惊失色造句,欢迎借鉴!1所有人大惊失色,急忙向远处躲避而去,九
潜移默化的造句1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2宗教信仰所产生的心理感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达到和替代的。
敬而远之怎么造句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阿富汗历史了解不多,就很难说服别人对这个国家敬而远之,但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错觉。2我自己没有持有任何外国债券基金我很早以前对它们的风险和缺乏流动性敬而远之。3
伐性之斧的造句(1)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2)你这三房夫人各个是伐性之斧,保不准一年半载就淘空了你的身子。(3)有道是,蛾眉皓齿,伐性之斧至尊红颜,祸国之媒
目无余子造句成语目无余子解释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拼音mwyz近义词目中
理想造句推荐1好教师应该把高尚理想灌输给孩子们。2即使是理想的狗,如果不能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展,也有可能被淘汰。3她在令人疲劳的工作中感到憋气,希望能有更大的自由去实现她的理想。4安排虽不算理
委屈怎么造句委屈拼音注音weiqu委屈解释意思轻()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诉他辛苦了半天还受埋怨,觉着很。()让人受到委屈对不起,你了。委屈造句委屈造句1她断断续续地道出了她的委屈
用成语雪上加霜造句精选1中国陈旧的空中交通控制系统更是雪上加霜。2老李最近不但失业,又生了重病,可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啊!3不肯雪中送炭也就算了,但请别再落井下石,使情况雪上加霜,更加糟糕!4除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