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宋末年大奸臣张邦昌有多坏

  小时候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就知道北宋末年有个大奸臣、傀儡皇帝张邦昌。偶尔看正史,却发现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到底是怎么一会儿事儿呢?

  

  张邦昌(1081年-1127年11月1日),北宋末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此人是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文武百官等15000多人北归,立邦昌为大楚皇帝,二月向邦昌宣读册文:“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着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市)。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三月初一,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梁城。于是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称“靖康之变”。

  

  《大金国志》记载:“然邦昌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及称圣旨。……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邦昌谨封’。”金国退兵之后,邦昌脱下帝袍,去除帝号,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可谓行规步矩,小心谨慎之至,最后迎元祐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封郡王。后来南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见康王,“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不久,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建炎,封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擢为太傅。有人告发邦昌在皇宫玷污宫人,宰相李纲力主严惩。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被贬至潭州“安置”,“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饮食起居都要向尚书省报告。不久金兵又以邦昌被废来犯。同年九月,赵构下诏将邦昌赐死,并诛王时雍,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长沙执行。

  

  据称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不久,书写张邦昌三字以示大臣的宋齐愈被腰斩,王时雍被斩首。#p#分页标题#e#

  

  元人编《宋史》,将张邦昌归入叛臣传。他虽然做了傀儡皇帝,但实是被金人以屠城要胁,为了不让金人有屠杀百姓的借口,才不得已继位,即使他不当这个傀儡皇帝,金人仍会令他人来当。这期间,他屡屡“请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更不时与金人交涉必须善待宋代宗室,抚慰百姓,提出很多安定局面的措施,更在金人北撤后不久随即马上退位。

  

  张邦昌玷污宫人一事,按《宋史》卷四七五《张邦昌传》所载:“初,邦昌僭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赩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当了伪朝皇帝,宋高宗都没有处罚了,这实是无关紧要的小罪,由此可知,这是时空环境改变后高宗欲罪之的借口之一罢了

软骨头张邦昌

战国的张仪,早年未得志时曾被楚国怀疑偷窃而被痛打。事后张仪说,我没偷窃而受辱,将来我要窃楚国。后来张仪果然帮助秦国攻击楚国,让楚国元气大伤。张仪的“窃国”,是战国时期诸侯竞争的反映。宋朝的张邦昌,也干过窃国的事情,只不过他窃的国却是自己的大宋王朝。

  张邦昌,两宋之交人,早年举进士做过官,转而被贬,历经了宦海沉浮。但他一生的主要沉浮与事迹,是从宋、金议和开始的。北宋钦宗年间,金军进犯宋都开封,遭到宋朝将士的抵抗。金军于是改用诱降的方式,与宋谈判。在副宰相张邦昌等人的怂恿下,宋钦宗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方式,派张邦昌等人与金议和。这给张邦昌出了一个难题,因为他本人主张议和的本意,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因此,他竟拒绝出使,后来迫不得已又提出必须向金割地以保证他的安全,开始显露他卖国求荣的一面。结果遭到朝廷大臣李纲等人的群起反对,张邦昌听取骂声一片。

  然而,积贫积弱的宋朝抵挡不了金军的攻击。第二年,金兵再次大举攻宋,并很快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之后,金军着手扶持傀儡,他们看中了著名的软骨头张邦昌。凭借金军这一强大“后盾”,张邦昌向北跪拜称“帝”(古代真正的帝王继位应该面南而坐),做了宋朝的汪精卫,成为金朝的一只高级走狗。#p#分页标题#e#

  张邦昌登上伪位,引起各方面反对。甚至还发生了一些悲壮的斗争,比如有的官员事先杀死妻儿,然后举兵攻打张邦昌。但张邦昌对自己的一切做了厚颜无耻的解释,“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将“卖国”说成“救国”。

  一个多月后,张邦昌在“皇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在众人的拥戴下,康王赵构继皇帝位,是为宋高宗,这也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很快,朝廷将张邦昌流放到湖湘一带,然后处死了他。连天子的社稷都敢出卖的小人,天子自然不会放过他。

 

南宋皇权的第一个威胁者:“儿皇帝”张邦昌

  君子有君子做人的原则,小人同样有小人做人的底线。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一举攻占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宣告灭亡。山河破碎,却戏剧性成全了张邦昌。刚刚当了两个月宰相的张邦昌,又“受惠”于金军“以汉治汉”的方针政策,被推上了金光灿烂的皇帝宝座。这个临时政府实在短命,只有33天。

  

  《宋史》把张邦昌列为叛臣、汉奸,各种演义和传说中张邦昌更是十恶不赦,用女色等各种手段魅惑徽宗,置国运垂危金军步步逼近的危难形势于不顾,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导致北宋速朽。做宰相或许是张邦昌人生的最高理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但要对那一人取而代之,他是想都不敢想。不敢想也要做,金军在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的同时,也把他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很难说他心里就没有委屈没有挣扎。

  

  张邦昌(1083-1127),河北人,进士出身。曾因玩忽职守被贬,又因善于揣摩“领导”意图官运亨通至宰相。善于逢迎是他一个特长,他还有另一个特长是“哭”。金军早在他和康王赵构一起做人质的时候就被他“哭”得“动心”了,把他贪生怕死的“七寸”握在手中。破城之后,他被册立成皇帝,国号大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岂能僭越?那个玉玺对于他来说不是烫手的山芋,而是一块烧红的“生铁”。他哭了,哭得天昏地暗,说死也不能当这个皇帝。金使看他这个熊样,轻蔑一笑:“你死啊,我看着你死,好回去复命!”张邦昌止住泪一语不发,他怕死。金使趁势说:“你别在这儿磨磨唧唧,我们主子可没那么好的耐性。时辰已过,你若还是不从,就下令屠城!”张邦昌听到此言又大哭起来,这次流的不全是“坏水”,有一部分是“维生素”,奸佞有奸佞的良知,坚持不从的代价是全城生灵涂炭,张邦昌左思右想只有从命。#p#分页标题#e#

  

  金军为他选了登基的吉日良辰,对他来说如同末日一般。他一路哭着来到皇宫,换上准备好的黄袍,跪着听完金使宣布“委任状”。金使刚一离开,他的眼泪就掉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北向跪拜。为了表明不想叛逆的心迹,他在“工作”时间不坐正殿,不受群臣朝拜,不用天子仪仗。大内宫门上贴上“臣张邦昌谨封”的封条。“下班”后赶快换下“工作服”。

  

  得知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新乡)组建新的政府,张邦昌连忙率领臣僚星夜兼程舟车相继赶过去,跪在康王脚下哭道:“臣罪该万死,之所以大逆不道,是为保全百姓。请即赐死。”那是一个是非颠倒集体缺钙的年月,赵构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并没有立即把张邦昌处死。后来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汉奸的众怒中,才下了赐死张邦昌的诏令。

  

  张邦昌在长沙跪听诏书后,大哭,哭声哀怨凄厉,他“徘徊退避,不忍自尽”。钦差一再催促,他才连着叹息几声,自缢而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骂名在汗青。张邦昌哭哭啼啼做了皇帝,哭哭啼啼奔黄泉,虽自作孽不可饶,但他的那些泪光中,也不乏人性的折射。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什么是绝对的,跨越原则底线,君子和小人都不那么纯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宋末年大奸臣张邦昌有多坏  奸臣  奸臣词条  末年  末年词条  北宋  北宋词条  
野史

 史上三位专制帝王 伤害中华文明

这几个遗害千古的专制帝王虽然在历史学家著述中没有暴君的名头,但对中华文明的伤害比历史上所有暴君的总和还要大出百倍。  他们是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  一、伤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