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巴基斯坦专家:针对中国的袭击增多

3名中国公民遇难!巴基斯坦专家:为何针对中国的袭击越来越多?

当地时间4月26日14时20分左右,位于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卡拉奇大学校园内突发爆炸。一辆搭载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的班车在正常行驶途中,遭遇一名女性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袭击。闭路电视监控画面显示,车辆瞬间陷于火光中。截至26日夜,事件已造成3名中方教师和1名巴基斯坦员工遇难,1名中方教师受伤。

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由四川师范大学和卡拉奇大学共建,2013年5月签署合作协议。四川师范大学网站介绍,学院已建成为巴基斯坦办学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有中方教师30名,本土教师2名,注册学生7000余人。

活跃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的极端分离组织“俾路支解放军”(PLA)26日当天宣布对该事件负责。这个成立于2004年的团体自称目标是为少数族裔俾路支人争取“民族自决”,在过去十余年间不断武装进攻巴基斯坦政府军,也已被美国、欧盟、英国等认定为恐怖组织。

近年来,该组织逐渐将目标集中到中国驻巴基斯坦机构和人员身上。2018年,3名来自该组织的袭击者试图袭击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未遂。袭击者被全部击毙,但事件造成至少2名巴基斯坦警察牺牲。2020年,该组织以“打击中资”的名义袭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造成4名巴基斯坦警察及安保人员遇难。

巴基斯坦反恐和安全问题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政治暴力和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拉·巴斯特汗指出,恐怖袭击的最终目的是传递政治信息,以引起人们对其事业的关注,这将有助于宣传、招募和筹款。而通过瞄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恐怖分子们“能保证自己得到关注”。对中国及国际社会而言,这意味着一种“大国风险”。

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4月26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该恐怖袭击事件,要求巴方全力救治伤员,对此次袭击事件进行彻查,严惩凶手。同时要求巴各级相关部门,务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确保在巴中国公民、机构和项目安全,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刚刚就任巴基斯坦总理的夏巴兹·谢里夫当天下午赴中国驻巴使馆吊唁时也表示,已指示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誓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4月26日夜,笔者与巴斯特汗就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恐怖袭击事件进行了对话。他指出,袭击者选择孔子学院作为目标,可能并无特定针对性,仅是认为有能力在此发动攻击。这一方面体现出巴基斯坦久经考验的反恐安全机制仍存在需改善之处,也展现了极端分子无差别攻击中国公民和中国机构的恐怖目的。就巴基斯坦方面如何推动俾路支省的反恐工作,巴斯特汗亦给出“政治+安全”的两条路径。

卡拉奇恐怖袭击爆炸现场

袭击针对的是“任何中国公民和中国机构”

问:近年来,由于中国在巴基斯坦经济活动的增加、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等因素,巴基斯坦境内、特别是俾路支省的极端组织越来越多地将中国作为恐怖袭击的目标。但这些极端组织的行动,多针对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工地,或中国政府、企业驻巴基斯坦人员。而这一次,袭击者攻击的是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为什么袭击者会选择一个教育机构?袭击者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巴斯特汗:我们首先要理解,恐怖主义的世界自有一套非常扭曲的逻辑,其本质是一种政治暴力。恐怖袭击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而是极端分子试图通过袭击传递某种信息。按我的理解,袭击者想传递的信息包括他们反对中国机构或中国人以任何方式出现在俾路支省,也包括他们希望自己的政治诉求得到承认和解决。

俾路支省一直是一个冲突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俾路支人占当地人口的50%以上,但仅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3.6%。俾路支极端组织担心,随着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自己所处的群体会变成更弱势的少数群体。这里油气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优越,有750公里的沿海经济带,但俾路支极端组织担心这些资源会被以发展之名夺走。当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在俾路支省展开,中国就被迫面对这种冲突,而且中巴合作的进行还加剧了冲突,因为俾路支极端组织认为中国参与当地建设是“新殖民主义”,会进一步剥夺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权利。

极端组织选择孔子学院,很可能不是针对孔子学院,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具备袭击这里的能力。近年来恐怖分子对中国目标的袭击,很多是失败的,因为巴基斯坦军警和安保人员给予了很好的保护,这让极端组织意识到他们不容易在那里实现目的。但他们偶尔也能像这次这样得手。这意味着无论他们在哪里随机找到这些“可攻击”的目标,他们都会试图行动,以向巴基斯坦和中国传递他们的信号。

许多分析都注意到,这是极端组织“俾路支解放军”首次使用女性自杀式袭击者,这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情况,是极端组织发出的另一条信息:“连我们的女性都在战斗!”他们是否真的能招募到更多的女性袭击者,我们尚未可知。但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们正在试图让更多不同的人参与到恐怖活动中来。

基于当前的形势和极端组织的言论,我同意一种观点,即所有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民和机构都可能成为俾路支极端组织的目标。但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中国公民和机构都面临同等的危险。我来自旁遮普省,那里的巴基斯坦人占本省人口的六成以上,总体安全形势较好。但在卡拉奇和俾路支省,当前的安全风险仍较高。

卡拉奇恐怖袭击发生后,当地展开救援

反恐需要“政治+安全”双路径

问:俾路支省当前的叛乱、恐怖袭击活动开始于2003年。此后十多年间,陆续出现的极端组织一度遭到政府军及反恐机构的有效打击。近期该省反恐形势转入紧张,与2018年以来各极端组织开始联合行动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里的极端组织变得越来越“团结”?这种“团结”是脆弱的还是持久的?

巴斯特汗:这本质上是一个生存问题。极端组织“团结”起来,是因为他们此前进行的活动不太“有效”。过去他们各自为战,结果行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他们重新确认了一致的、追求俾路支省自治乃至独立的目标。既然目标相同,是单打独斗好,还是集体行动更好?极端组织们意识到,如果他们聚焦于自己内部的分歧,就无法和国家、政府进行有效的对抗。

此外,随着美国陆续从阿富汗撤军,更多极端组织将恐怖活动的重心转向了巴基斯坦境内。因此,从2018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各种联盟、统一、合作的情况在极端组织间发生。这意味着俾路支省的反恐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俾路支极端组织内部的根本分歧在于他们来自不同的部落。但在过去几年内,凝聚极端分子的中心已经从部落转到了受过教育的城市阶层,甚至中产阶级。这让原本复杂的部落结构变得更加精巧。而城市阶层主导下的极端活动和叛乱行动,其特征是组织的合作、统一增加,具体行动则呈现个人化色彩。

问: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我们如何才能改善当地的安全状况?

巴斯特汗:我认为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解决问题,一是政治层面,二是安全层面。

从政治层面看,问题并不在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而是在于巴基斯坦政府如何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他们和俾路支人的冲突,如何让俾路支人受益于社会发展,而非觉得自己受到更多的限制。以人为中心、将人民的困难置于战略和决策的中心,比使用炸弹和枪炮更为重要,从长远看也会更有效。我认为,如果我们能承认俾路支人面临的困境、受到的压制、感受到的疏远,我们将能更好地朝着寻找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的方向进发。

我希望并相信刚刚组建的新一届巴基斯坦政府能更好地从政治层面处理这些问题。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些都不是快速的解决方案,现在也没有什么“一夜之间解决冲突”的魔法。只有双方一致的、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伤口”愈合和进一步接触。这并不容易,但我们应当努力。

此外,从安全的维度上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巴基斯坦的反恐工作还有一些安全漏洞和缺口亟待检查和弥补。就本次袭击事件而言,这名女性袭击者一直在机构的大门前等待目标车辆到达,而且她知道车辆会来。我想提出的是,门口的保安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等待者?既然有闭路电视监控,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安全隐患,将这名女子从她所在的危险位置带离?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应有的安保工作在这次袭击事件中没有完全得以落实。我们需要修订相关标准,还需要保证这些措施能得到落实,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增多  增多词条  袭击  袭击词条  针对  针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