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7700万空巢青年用花钱来对抗寂寞,哪些行业...

过去五年,结婚率一直下降。“空巢青年”群体,正在不断扩大。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17年“空巢青年”人数有5800万,2018年已经增长到7700万,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这个庞大的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消费需求,已经支撑起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被称为“孤独经济”。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但如果想要赚“空巢青年”的钱,必须先了解这个群体。

空巢青年”是什么人?

百度百科说,“空巢青年”就是那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自己在外面独自租房居住的单身狗。

空巢青年”这个名字,虽然有点儿文艺范儿,但怎么都感觉透着一股悲凉,其实这个群体,都是挺有理想的“有志青年”。

为什么呢?

“有志青年”为了追求发展和理想,成为了背井离乡的各种漂儿,不管是漂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那些人生地不熟的哥们儿姐们儿,都成了独自住在出租房里的“空巢青年”。

所以这些哥们儿姐们儿,为了物质和精神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需求。

吃和住是空巢青年的两大现实需求

一、“空巢青年”的餐饮消费习惯

不管是被迫的“空巢”,还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单身。这个群体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生活,就有一个人的生活需求。而吃饭,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人的时候,做饭是件很苦恼的事情。怎么办?叫份外卖吧。

2018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有35.3%的外卖订单,是因为需要单独用餐。而从单身群体点外卖的频率来看,有超过60%的人,每周点外卖至少3次。

当然,对于不想做饭的“空巢青年”来说,外卖并不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唯一方案。

生活不能过得如此颓废,吃也要吃的精致。不想做饭,也不想叫外卖,出去吃就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但出去吃,总会有些尴尬,别的桌不是情侣在狂撒狗粮,互相喂食,就是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再看看自己,孤独的一个人,透着一股子凄凉。哪还有心情吃饭?简直就想吃翔。

所以为了满足一个人吃饭的需要,出现了“一人食”的餐厅。这种“一人食”的餐厅,最早出现在日本,毕竟日本的单身狗那么多。

在国内,餐饮商家也在尝试“一人食”的探索。武汉一家日式风格的火锅店,将餐厅分为四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就是专门给单身狗准备。精致的独立小隔间,在嘈杂的环境中,构建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给追求生活品质的“空巢青年”,创造了独自用餐的优雅环境。

小火锅的出现,也是针对“一人食”的解决方案。把传统的大火锅变小,做到一人一锅,菜品和价格也改为更符合独自用餐的需求。

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空巢青年”群体,解决一个人吃饭的需求,很多餐厅都推出了单人套餐和单人卡座。而这种单人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翻台率高”,且相对容易备餐。毕竟一个人吃饭,吃完就走了。

漂在大城市的哥们儿姐们儿越来越多,“空巢青年”的群体也不断的扩大。这种一个人吃饭的消费形式,正在成为餐饮再细分的趋势。

二、租房成为“空巢青年”的居住首选

除了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住,租房成为“空巢青年”最主要的选择。

国内的地产商,也有推出30到40平米的单身公寓,精美的装修吸引了一大批高净值的“空巢青年”。

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空巢青年”,这种单身公寓好像有些太奢侈了。根据安居客的数据显示,北京华贸公寓,一室的单身公寓一个月的租金就要14000。当然这还不是最贵的,梵悦108的一室公寓,每个月租金33000。

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小编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我滴个亲娘啊。要知道月收入过万的哥们,还不到10%啊,而且就算过了万,也还不够交房租的。

这类房子,以漂在各大一线城市的“有志青年”为主的“空巢”群体,真的是不敢想。拿着一个月5K到10K的工资,只能去租那些两三千的合租房。

但是合租的话,总会遇到一些很尴尬的事情。晚上下班,挤下晚高峰的地铁,疯狂的跑到家,刚要小冲进厕所,却发现已经被住在隔壁房间的妹子给占了,这可如何是好?

一个人居住,真是一个还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这方面,日本东京的超小“迷你”公寓,似乎可以成为不错的参考。

不到10平米的超小“迷你”公寓,虽然连胳膊都伸不开。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厨房、卫浴、阳台、客厅、卧室、书房。该有的都有了,在日本东京,这种超小“迷你”公寓入住率高达99%。

这种“迷你”公寓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满足一个人生活的需求。

缓解孤独,是“空巢青年”最主要的精神需求

除了吃和住这两个现实的需求,对于寻找机会的商家来说,精神层面的需求,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空巢青年”的孤独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缓解孤独,成为了“空巢青年”重要的消费需求。

但对于缓解孤独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海底捞曾经推出一项服务,如果你是自己一个人用餐,服务员会很贴心的在你对面,放一个超大号的玩偶熊,冒充你的男朋友,给你一种有伴儿的感觉。

虽然不能真的缓解孤独,但毕竟是海底捞的一种尝试。而在其他行业中,还有很多这种缓解孤独的尝试。

一、缓解孤独的虚拟陪伴服务

互联网让通讯变得更方便,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各种奇葩的行业。

几年前,在某宝上还能找到叫起床、陪聊天等等服务。

对于一些不擅交际的“空巢青年”来说,只要愿意花钱,就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同性格,颜值还超高的小姐姐,陪你聊天,对你各种关心,叫你起床,提醒你吃饭,甚至可以扮演你的女朋友。

根据一些不太可靠的消息,当年甚至有抠脚大汉买个变声器,伪装成可爱的小姐姐,在网上做这种陪聊天的服务,好像还挺挣钱的。

这种虚拟环境下塑造的社交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空巢青年”对于缓解孤独感的需求。

而现在,伴随着网络游戏技术的发展,这种虚拟的陪伴服务也在不断升级,陪玩服务开始兴起。

某知名陪玩平台APP下载量达到1380万,注册用户超千万。对一些痴迷游戏的哥们儿姐们儿来说,只要花钱,就能和游戏大神一起玩游戏。当然也有各种类型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边陪你玩,一边跟你聊。

而这种更深入的互动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暂时的孤独感。

二、人性化的智能设备

前不久,一个人与机器人对话的短视频,在抖音上热传。

人:你在这儿干嘛呢?

机器人:上班呀。

人:上班有工资么?

机器人:工资都交电费了。

一段简单的对话,却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原因就是机器人的智能化,让人感觉很新奇。

这种能聊天的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缩影。各种搭载语音系统的智能音箱,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各大科技品牌相继推出智能音箱,不仅能通过语音控制家中的其他智能设备,还能和人聊天,甚至可以互怼,让一个人的生活,也能体验到一种新奇的社交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借助虚拟智能系统缓解孤独的方法,很早之前就有。

1996年,日本万代发售了一款数码兽游戏机器“Tamagotchi(拓麻歌子)”,玩家可以给宠物铲屎、洗澡、喂食,完成多种互动,在全球掀起了一阵热潮。

不过陪伴中国8090一代人成长的,是一种山寨版的电子宠物。玩家之间还可以进行双人对战,甚至拥有八合一、十六合一的强大功能。

这种电子宠物,满足的用户心理,其实和今天的智能音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要通过一种类似陪伴的形式,缓解孤独。

三、宠物成为重要的生活伙伴

除了虚拟陪伴与智能设备,更有效的缓解孤独的方式,大概是养一只宠物。

过去经济匮乏的时代,养狗是为了看家,养猫是为了抓老鼠。而今天,宠物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了。养狗当儿子,养猫当主子。

而且相关数据显示,养宠物的群体,正在逐渐年轻化。2016年,80后是养宠的主力人群,占比48%,90后占比仅有17%。而到了2018年,90后占比已经达到了47%。

对于年轻人来说,宠物陪伴,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孤独,所以很多养宠物的“空巢青年”愿意给宠物花钱。

对于宠物来说,除了平时吃的主食,还有各种零食和玩具,但这些对宠物来说,或许并不需要;对于宠物主来说,却是增强与宠物互动的工具,这种互动,对于缓解孤独感,有非常好的效果。

空巢青年”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似乎都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空巢  空巢词条  对抗  对抗词条  花钱  花钱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寂寞  寂寞词条  
社会

 世界最长河流前十排行榜

   世界最长的河流Top10:刚果河 4700公里  刚果河是非洲的第二长河,全长4700公里,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刚果河支流较多,是世界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