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德国二战单独打苏联,是完有有可能获胜的

德国在战胜苏联的可能性上相对日本战胜美国是高的多,也现实的多。

德国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线作战的高负荷和高压力,德国面对的强劲对手很多元化,有美国,英国,也有苏联,甚至还要分散兵力应付类似于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各大占领区的治安和工业产能也并未得到全面的发挥。

在战时,可以说德国应付的是来之整个欧洲和美国的全力战争,(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政策)。非洲军的挫败,盟军在意大利的登陆,以及战略轰炸对德国工业产能的影响,都直接表现在对苏作战的战场效能上。战略轰炸和第二战线的开辟,意味着德国失去了外来物资的海外可靠来源,更多的人力物力被分散,更低的战争产能。按照德国二战时自己统计的在整个欧战中兵力分配基本保持西线30%,东线70%的比例看。如果这30%的兵力和物资投入东线,那么很多在早中期以及后期对苏发起的战役就有更充实的实力去满足战役企图,而不是一次次的击溃敌人,却无法消灭敌人,或畏手畏足的消级应对。(而且很多高技术兵器需要的产能更高,基本也消耗在西线,比如战斗机,防空网的建立,和潜艇)

另一方面对苏联来说,就算德国在面对敌手众多的前题下,对苏联发动的战略突袭,还是极其成功的。苏联在初期战场的形势的严酷性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苏联再大,可以有效屯积人口和进行战争生产的人口工业中心,就那么几个,所谓苏联地域宽广的说法,指的是,可以进行避免直线打击的后方生产,而事实上苏联可以避免有效打击的后方生产基地屈指可数,在苏联最困难得时候,没有盟军的美援,苏联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总有人对比美援,和苏联自产终产的物资,指出美援的数量并没有自产的大,进而指出美援并不重要,事实上极其偏激的。在最危险的时候,美国所提供的每一辆坦克,每一架飞机,每一滴燃油都是可以直接投入战场的,生产坦克需要物资,物资需要物流,开发,和运输,需要工厂有产能生产,这其中的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保障,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大部分工厂都在后移,人力混乱,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率的生产。这时候这种成品对苏军的意义就显的极其重要,包含其他化工半成品,机床,等等。这时期美援的物资,意味着苏联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人力,和物力,时间差去进行自己的生产,这意义要远远大于一辆坦克本身。如果没有美援,苏联能否撑到恢复生产,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德国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的前题下。是完全有可能打败苏联的。

================================================================================================================

现实中战争应从地理、历史、政治等多方面考虑,我认为德国占领苏联的可能性极其微小。 其一,德军进攻苏联主要靠的是陆军和空军,海军只起到封锁的作用,而陆军、空军的主战力量均投入到了东线作战,闪击苏联时西线并没有什么压力,如楼主所说30%的力量,抛去是否是精锐,作战能力如何,这30%的力量主要是维护德国在被占领国的利益,换来的是欧洲被占领国大量的资源,没有这些资源仅凭德国当时约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资源根本维持不了对苏作战。其二,东线这70%的军事力量之所以被称之为精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战争的洗礼,没有前期战争洗礼,德军的战术、士兵素质、集团军作战配合无法如此成熟,也就无法将闪电战发挥到极致而闪击苏联成功,苏军恰恰是因为大清洗后缺少有经验的指挥员而造成部队素质下降,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和德军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苏军是靠牺牲换来的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素养才和德军有了一搏之力。其三,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两次都是天气帮了苏军的忙,冬季到来使德军闪电战、装甲部队优势丧失殆尽,这就要说政治原因了,德国选错了盟友,进攻苏联前夕,德军帮助没用的意大利军队攻占希腊,12个师一周占领希腊,看似辉煌,但正是因为这种辉煌耽误了进攻苏联的时间,致使德军重新部署,6月下旬才开战,如果早2个月开战,冬季到来之前完全有可能拿下莫斯科。战争进行阶段,日本军队不顾盟友之情南下作战,使苏联西部利亚部队得以抽调到莫斯科参加作战,为苏军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当时的苏军预备队都快打光了,没有西部利亚部队的加入,根本保不住莫斯科。而斯大林格勒会战时,苏军已从前期战争中积累了经验,部队素质明显提高,加之苏联实施了一系列残酷军令,例如指挥员丢失阵地,无论什么原因,军官十选一执行枪决,被枪决的军官亲属将被送往劳改营,这是苏联政治体系的优势,如果是美英到了当时的境况,可能早已投降了。 其四,也是政治原因,希特勒及其憎恨共产主义,憎恨苏联人,在占领区实施一系列残酷统治,使当时苏联人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如果采用怀柔政策,完全有可能瓦解斯大林的统治,战胜苏联。 最后,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德军越深入战线拉得越长,装备、后勤压力越大,粮食可以以战养战,其他装备和物资呢?这就好比日本侵华战争,当时的苏联面临一样的情况,一样是用空间换时间,但苏联的国力和当时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有了足够的时间,苏联最终会重新武装红军,达到令人生畏的地步。苏联早期的困难是因为把工业搬迁到西伯利亚大后方,当搬迁完成以后完全可以维持自己的需要,苏联人少地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冬天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德国想完全占领苏联确实很难。其实在近代社会一个国家想完全消灭另外一个国家很困难,除非人口灭绝。一般都是战胜国把战败国的政 府推翻建立一个亲自己的傀儡政 府。德国对法国是这么做的对捷克也是。除非是像匈牙利,奥地利在中世纪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有借口可以吞并。反正很复杂,好像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很古老的东西证明对那些地区有领土权。看谁的实力强谁就可以占领。租借法案对苏联的帮助主要在于缓解了苏联工厂转移带来的产能真空,以及失去乌克兰粮仓导致的粮食紧张这两个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苏联  苏联词条  德国  德国词条  获胜  获胜词条  二战  二战词条  单独  单独词条  
政治

 陆战之神---中国炮兵

视频: 陆战之神---中国炮兵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相关视频03:42PLA装甲雄风19,51602:16谁说PLA的武器都是摆设?16,...(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