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多炮塔教圣物——阿金库尔号战列舰

圣物名讳,阿金库尔号来历

来源于法国地名,阿金库尔,该处在百年战争时期曾爆发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10月25日英王亨利五世在此处被追击的法军追上,遂爆发。

英军:徒步骑士900人,长弓手5000人

法军:11000骑士,18000徒步骑士,7000雇佣热那亚十字弩手

战果:英军全胜,格毙法军万余人,其中贵族5000余,其中记公爵三人,伯爵5人,男爵90余人。法军监军太监,哦不,皇室总管阵亡。指挥官让二世·勒迈埃·布锡考特元帅被俘。英军损失百余人,加一个约克公爵

法军战前宣称击败英军以后要把英国长弓手的右手食指和中指砍下来,英军走过法军战俘身边,都伸出手指给丫看,是为V字手势来历。

圣物武备:阿金库尔号技术数据

标准/满载排水量 27500/30250吨

全长 205米

水线长 201米

舰宽 27.1 米

最大吃水 8.2米

动力:

22台巴布考特-威尔考克斯3鼓锅炉

2台帕森斯涡轮蒸汽机

设计功率34000马力

最高设计航速22节

武备:

7座双联12英寸(305毫米)主炮

20座单管6英寸(152毫米)副炮(1918年拆除两座,并在舰尾安装两座3英寸单管高平两用炮)

10座单管3英寸(76毫米)副炮

3座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最大厚度9英寸(229毫米),主装甲带上方装甲带厚6英寸(152毫米),向首尾延伸部分厚度5.9英寸(150毫米),首尾部分厚度3英寸(76毫米)

装甲甲板总计厚2.5英寸(63.5毫米)

主炮塔正面厚10英寸(254毫米),侧、背面和顶部厚4英寸(102毫米)

主炮塔基座装甲厚10英寸(254毫米)

司令塔正面厚12英寸(305毫米)

圣物经历:阿金库尔号的故事

阿金库尔”号的总体布置其实承袭了当时多数超级无畏舰的设计,所有主炮均布置在中心线上已便于发挥全部火力。只是为了迎合客户的喜好安装了多达 7座炮塔,为此只能采用在当时已算超长的舰身。其炮塔布置为前甲板2座,后甲板3座,甲板中部2座。为了在中部安装2座炮塔,两座烟囱间距很大。在烟囱之间设置了很长的飞衍式舰桥,从上方遮蔽了两座中部炮塔。其实这并不能增加舰体强度,设计人员的解释之一是为了给这两座炮塔设置伪装。以“阿金库尔”号的知名度这种解释实在站不住脚。在交付皇家海军后这一绰号“大理石拱门”的舰桥立即被拆除。

  “阿金库尔”号战列舰(HMS Agincourt)最初是巴西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建造的“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 当时巴西与阿根廷等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纷纷向国外购买战列舰。据说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官员为了游说巴西在英国订购战列舰在旅馆连夜绘制出该舰草图,最后争取到这份建造合同。

  

  该舰于1911年9月在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1913年1月21日下水。后巴西因经济陷入危机财政状况拮据无力继续支付建造费用。1913年底该舰转售给土耳其,1914年1月继续建造,改名“奥斯曼苏丹”号,于1914年8月完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舰正在试航,出于对土耳其政府加入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担心,该舰被英国政府没收,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被命名为“阿金库尔”号(Agincourt)(也有译成:阿金库特号)。

  “阿金库尔”号以在舰体中轴线上配置主炮炮塔最多的战列舰而闻名于世,拥有7个双联装主炮炮塔:舰艏两座呈背负式;舰舯部两座位于两座烟囱之间;舰艉三座呈金字塔状,中间的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炮塔从舰艏到舰艉依次命名为“星期一”—“星期天”。为减轻重量保持航速被迫牺牲舰体结构强度和装甲防护,防御装甲厚度仅相当于当时战列巡洋舰的水平,而且水密隔舱减少,储备浮力也相应减小。当时甚至流传该舰全部主炮齐射时会破坏舰体结构的说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阿金库尔”号1915年进行改装,拆除舰体中部位于两座烟囱之间的放置小艇的飞桥。1916年编入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参加著名的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试图将其出售,但是无人问津。1919年退役转为后备舰。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1922年拆毁。

圣物神迹:

传说在日德兰海战的时候,德国人搞错了捉对厮杀的关系,本该向它射击的德国船打了另一条英国船,所以把它遗漏了。否则这个薄皮大馅,7个主炮弹药库遍布全身的怪物肯定会爆炸的。顺便说一下,即使在日德兰海战时圣物也没敢尝试齐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金  阿金词条  库尔  库尔词条  炮塔  炮塔词条  战列舰  战列舰词条  圣物  圣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