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经典寓言《鞭背涂屎》原文及赏析

  昔有田舍人,暂至都下, 见被鞭,持热马屎涂背, 问言:“何故如是?”

  其人答:“令疮易愈,而不作瘢。”

  田舍人密著心中。后归家, 语其家人言:“我至都下,大得智慧。”

  后家人问言:“得何等智慧?”

  便呼奴言:“持鞭来,痛与我二百鞭!”

  奴畏大家,不敢违命, 即痛与二百鞭,流血被背。

  语奴言:“取热马屎来,为我涂之,可令易愈,而不作 瘢。”

  语家人言:“汝知之不?此是智慧!”

  ——佛经寓言(《杂譬喻经》)

  佛教本质上是以“悟”为核心的宗教,与基督教的“爱”为中心适成对照。后来占优势的大乘派佛教虽也提倡“善”,“自度”还要“度人”(“普渡众生”),但这并非全源于释迦牟尼原旨。佛祖强调的是要各人在人生“苦海” “迷海”中靠智慧而自悟,从而救度自己。

  这一篇寓言便是涉及智慧问题的。到底什么是佛家认可的“智慧”?这个“田舍人”(乡下农人)上城归来后说自己“大得智慧”,叫仆人将自己打得背破血流后敷上些热马屎,还得意洋洋地教训家里人:“你们晓得不?这就是智慧!”——这是哪门子“智慧”呢?佛家大约觉得这个田舍人亵渎了他们心目中神圣的“智慧”二字,所以让他背着马粪受嘲笑。

  其实这个田舍人是很崇尚智慧的,不仅说话喜用“智慧”二字,而且为了验明和显示马粪能治伤这一条“智慧”,不惜自寻一场皮肉之苦,颇有些苦行僧的劲头。这就是说他和佛教修行者有相似点——佛教显然是把他作为那类有心向佛但误入迷途的佛门追随者的象征人物来讲述的。他误入迷途误在哪里呢?误在把道听途说获取的“智慧”当作“大智慧”而仿效之,导致后来的一场血淋淋又臭烘烘的滑稽剧。因此智慧的获得不能凭道听途说,凭他人传授,而须凭“自悟”。传说释迦牟尼29岁出家后遍访婆罗门教大师,虚心求教,经历6年, 皆无所获,后在伽耶城南郊的菩提树下悟而成道,从而创立了佛教。可见佛教是极重“自悟”、“自修成道”的。难怪田舍人要遭如此嘲笑了。所以这篇寓言的寓意可理解为:一切智慧,一切真理,都须自我悟得,不应轻信他人, 自悟得的智慧才是真智慧,否则便会象“鞭背涂粪”一样可笑!

  从思想方法看,这个田舍人也是很可笑的。他颠倒了事物间的关系,有了病,才求药;他却为了用药而自寻病痛。但如果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看,此人却颇有点献身精神。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近现代具有科学知识的人类有理由看不起它。但当代人攀登上更高的科学层次之后,却开始意识到对佛教哲学的简单否定不过是人类脱离孩提蒙昧后的青春期的觉醒冲动罢了。人们已开始“悟”到佛教中“悟”的高深和智慧的光泽,发达的人类将会吸取它有价值的部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寓言  寓言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