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考答题卡疑似掉包事件,看当事者心理不正...

近来引起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河南高考答题卡疑似被掉包事件,我也算看到信息很早的,但是迟迟没有动笔。

我因为去年关注孩子高考缘故,后来陆续写了不少高考自招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文章,发到个人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引起河南服务高考学生的“牛家长”机构关注,邀请我进入他们家长高考群交流。正是在他们微信群里,第一次看到那篇实名举报河南省招办主任的质疑高考答题卡被掉包文章。

这个事件大家都应知晓了,也正是这个事件导致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焦虑指数蹭蹭上升。说实在,在刚看到这个文章时,微信群里义愤填膺,附和质疑,我也不由自主被催眠,倒不是因为大家情绪引导,而是从文章看似实在强悍无比论据推理出来的。

比如:四个孩子看到了自己高考答题卡后,对于答题卡名字、号码、考号等手写信息的涂改,均声称不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涂改的,甚至这个估分高的考生现场默写了作文开头,题目真的与高考答题卡作文不同;四个家长其中还有俩检察官实名举报省招办主任;四个孩子的平时成绩、高考估分和实际成绩差距几乎一半,比如那个估分627的女生实际考了335分。

当时想的是,四个孩子看到答题卡后都坚决说不是自己的,就凭借这一点说明“掉包”无疑!至于“作案”手段,相信不是一般人所为,那也就是高层问题了。

逻辑上,看似无懈可击,却实在犯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根源是否牢固。这个根源自然就是建立在四个学生说法可靠基础上,也即是假设这些学生不会撒谎。

现在事情结论还没有定性,但是稍有理性的观众大概率知道这很可能是几个学生考试不好,为了自欺欺人搞得“闹剧”。2013年福建高考生杨婷婷事件就是如此,自称高考成绩出来后,查到总分是586分。之后填报了志愿,但在查询录取结果时,系统显示她的总成绩是364分,少了222分。于是坚称答题卡被替换,最后被证实闹剧一场。

就如同前段时间那个奔驰车高速公路上定速巡航失控案例,事后权威机构检测证明属于车主自导自演,可是之前他信誓旦旦保证决不撒谎。要知道,事情第一时间出来,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人的说辞,对于奔驰这个厂家大骂才过瘾,再后来随着质疑声起恍然醒悟,可是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之辩解。

当你自以为明白时候,可能就是糊涂时候!

事情总要过去,那么如何看待这样的公然撒谎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呢。

其实给个解释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不要用常人观点看当事人,事实上这些人很可能处于心理不正常状态!这样说不是玩笑,而是有依据的,当然更准确说是象征意义的短期暂时的心理不正常。

临床心理咨询专家研究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作四类,死的、不正常的、不健康的、健康的。

首先心理不正常的人,最典型性的是那些精神异常人,他们最大特征是精神异常持续时间久,导致身心受损严重,不得不住院,接受专业化治疗。

心理不正常在精神病学有个三原则,包括主客观不一致,举例看到一根绳子总是认为是蛇;知情意不一致,比如明明知道走在安全街头上,可总是感觉被人盯梢追杀;人格稳定性崩溃,原本好脾气突然变得凶神恶煞,显得毫无道理。

可以说,一旦人有这个心理表现,就要注意去正规精神疾病医院就诊,切不可掉以轻心。

那么为何说顽固坚持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坚称定速巡航失灵、价值观明显不符合常理等等这样的人,心理处于不正常状态呢!

比如分析河南这几个高考学生以及家长们的状态:

主客观不一致方面,家长们主观知道高考很严肃事情,一年超过一年的安保措施,全民盯着,掉包事件概率极低,几乎没有操作性,换做别人事情一定会质疑的,但是到了自己身上,就是严重视野狭窄,处于主客观不一致。

对于学生来说,客观上知道自己水平不够,根本就是假学习,可是主观上不能接受高考成绩不好,比起理想成绩差太远,于是冲突出现。

知情意不一致,学生明明知道是自己的答题卡,也清楚撒谎后果严重,可是认知已经失效,情绪上控住不住沮丧,想象中的超发挥竟然没有,于是行为怪异。

家长也是如此,也明白孩子撒谎可能性很大,但是接受不了的,否定之后的意志行为就是外归因高考制度不公,成绩被掉包。

人格稳定性崩溃,学生的稳定人格已经紊乱,巨大压力下精神崩溃,随波而流,

家长们随之起舞,在不承认孩子不行的牢固理念下,其实稳定人格已经完蛋了,一种毅然决然的“固执”就此出现。

可以说,正因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不正常,也就很好可以理解常人不可理解的行为表现。毕竟,你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你的外在行为。

如果你还怀疑,可以看看下面这些往年高考出现的怪现象,改成绩单的,搞假录取通知书的,太多了!如果你认为当事者学生心理不正常状态,你还会笑出来吗?你觉得很悲哀吗?你会思考后面的家长与社会压力吗?

每一个熊孩子后面,都有熊家长的身影,当然也有我们社会某个方面系统支持的缺失!!!

当然还有,一个人持续主动且长期处于心理不正常状态的话,小心弄假成真会真的成为精神科医生视野下的心理不正常人,那可就麻烦大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掉包  掉包词条  当事者  当事者词条  答题卡  答题卡词条  疑似  疑似词条  不正  不正词条  
中学初中

 数学中为何除和除以不一样

在数学的教学中除和除以是两个概念,仍然对这个算法感到十分的不解,数学为何不能严谨一些?非要在语文的角度去咬文嚼字,照这样运算逻辑,还可以叫乘和乘以,加和加以,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