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名校高中作文模拟题及优秀作文欣赏:《?点燃...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 

漫画中的女学生理直气壮地向妈妈提要求,要妈妈为她购买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而这一要求像一个重重的包袱压得妈妈不得不弯腰跪在地上,哀求自己的女儿。 

弄清漫画中女儿的行为是立意的关键。这是一种盲目攀比、赶时髦、虚荣心重、片面追求高消费的行为,也是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孝敬父母的表现。据此,可以立意为:

①消费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②不与周围人攀比,避免盲目从众;

③注重精神消费;                            

④懂得感恩,做事要考虑家庭情况。

当然,也可以从父母、学校、社会的角度进行立意,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比较心理,如何创设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例文】

攀比源自贫乏

当看到漫画中的女孩如此颐指气使要求自己的母亲时,我们不禁要问:盛气从何而来?攀比从何而来?有人会说盛气来自财富,攀比来自虚荣,而我要说盛气来自虚荣,攀比源自贫乏。

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受伤时最厚实的肩膀、失意时最温暖的拥抱,父母已经给予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我们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日日辛劳?我们是否看到父母省吃俭用只为给我们美味佳肴?我们是否看到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习惯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报。上学读书索要名牌手机,网上冲浪索要虚拟钱币,在我们一次次向父母伸出索要的双手之后,我们是否曾有些愧疚?愧疚辜负父母的爱,愧疚亏欠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沉醉在炫耀财富的满足感里,因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不要总是要求从父母身上获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要学会问自己,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本应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宝藏,学业有成,方为求学者最引以为傲的珍藏。苏轼敢于自述平生功业,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胆“天子呼来不上船”,源于腹内“斗酒”挥就“诗百篇”的豪气冲天。学者因才学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传世。古人醉心琴棋书画切磋六艺,今人却沉浸于名牌奢豪攀比,何也?这皆源于知识的贫乏。有识之士的满腹经纶足以让人瞩目,无识之士便唯有依靠钱财的虚名为自己徒增亮色了。

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陶渊明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在田园山水中觅得生活的真谛,在乡村小道上书写自然的意味深长;梭罗远离城市喧嚣,从哈佛校园步入瓦尔登湖,在鸟鸣与清风的陶冶下,聆听自然,回归真我,不为官场的阿谀奉承低下头颅,不被物质财富的大手捆绑束缚。陶潜与梭罗,两人相隔千年,东西遥望,在名利的诱惑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精神的富足已成为他们人生最好的注脚。在攀比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的人们,你们的精神花园是否过于贫瘠?是否更需要花朵的馨香?

如果你心存感恩,你就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学富五车,你就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精神高尚,你就不会攀比,因为物质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

小溪没有大海的广阔,却可以装点丛林;丘陵没有高山的巍峨,却可以有柔美的身段……也许你没有别人美丽的容颜,也许你缺少他人天生的智慧,但每个存在的生命,就是一道独到的风景。跟盲目攀比说声再见,找到自己的优势,活出自己的精彩。

【点评】

盲目攀比,是社会的一大弊端,在中学生中也常常出现。本文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呈现三大“亮点”:一是观点新颖,论证深刻。“攀比源自贫乏”这一观点新颖深刻,抓住了漫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的综合运用,深化了文章内容。二是逐层深入,条理清晰。三个分论点的设置,既诠释了中心论点的具体内涵,又使行文自然有条理。三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开篇“颐指气使”一词的使用就表达了对女孩做法的极端不满,行文中大量疑问句、假设句的运用又彰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文章的论证力度,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燃烧理论”,他认为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的,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据此,人也可以分为三种:自燃的人、可燃的人、不可燃的人。自燃的人,每天把自己烧得通红;可燃的人,虽然自己不会主动燃烧,但可以被点燃;不可燃的人,有了火种,也燃烧不起来。

 【立意指津】 

①做一个自燃的人;      

②人生的三种境界;            

③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④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 

⑤让不可燃者“可燃”;等等。

【例文】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热情如火、点燃自己又照亮别人的人;也有被前一种人感染,开始奔跑的人;还有一种始终不受影响,冷漠而执于一念的人。这三种人很好地对应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燃烧理论”中的三类人: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

不可燃的人冷峻严肃,对周围的事物无动于衷,再多的火焰也无法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犹如冰冷的石头,沉默而固执,麻木的脸上挤不出一丝笑容。可燃的人,虽然最初也是身在迷茫之中,但后来由于被自燃的人照亮,最终也点燃了自己。

诚然,我们不能成为不可燃的人,但也不能满足于成为可燃的人,我们要升华自己,成为自燃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先有火,然后才能承接火、蔓延火,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抹火焰,也能形成一片辽阔的火海。

自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燃烧自己,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当族人们在黑暗中迷惘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当族人们都在质疑他时,他把自己那颗燃烧的给周围带来光与热的心从胸膛里掏了出来,驱散了阴冷与黑暗,最终带领着族人们走出了森林。丹柯就是自燃的人,而自燃的人也就和丹柯一样,他们的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所有的挫折困难都只能是他们的垫脚石。他们带领身边的人,奋勇向前,他们也不畏惧别人不认同的目光,他们用力地燃烧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火光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信念。

翻开厚厚的史册,我们看到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洪秀全,从商鞅、王安石到谭嗣同、史可法,从霍去病、岳飞到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是“自燃”的人,他们又点燃了别人,点亮了世界。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们在“自燃”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在“自燃”中点燃了人们的信念,他们在“自燃”中获得了生命的永恒。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燃烧一个人的灵魂的,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带着你的爱与热情投入生活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世界会因你而更加美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词条  模拟题  模拟题词条  名校  名校词条  点燃  点燃词条  作文  作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