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改善“软环境”方可留住好老师

近年来,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职称考评、薪酬补贴等政策不断向乡村教师倾斜,教师留在基层任教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有媒体在采访中发现,和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相比,教育理念的冲突、管理模式的滞后、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配合等,也是阻碍年轻人留在乡村任教的重要原因。(8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在乡村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工作“软环境”成为乡村学校能否吸引好老师、留住好老师的关键。工作“软环境”包括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家长支持教育的力度、管理模式的契合度、工作氛围的满意度等诸多方面。

就目前而言,很多乡村学校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学校,尊师重教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评价只看几门主课的分数,导致艺体劳等学科教师缺乏工作获得感;处理家校冲突时,对家长百般迁就;工作分配上,对老教师过度照顾,青年教师不堪重负……改善教育“软环境”,不是增加教育投入就可以解决的,还需多方形成合力。

学校要转变观念,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教学评价改革,把全科教学、全面育人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求,平等对待各个学科,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有工作获得感。另一方面,要更新管理观念,从如何“管理”教师转变为如何“服务”教师。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各得其所。同时,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处理家校矛盾时,既要对教师的失误不枉不纵,也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对乡村学校的工作指导。一方面,要把好“人才关”,科学选聘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并开展好后续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在学校评价、文化建设、课程管理、教师发展、家校社协作等“软环境”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家庭要充分认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一方面要理解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社会要客观认识乡村教育的现状。近年来,在各方政策的推动下,乡村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乡村学校办学质量不高,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教师,更不能对教师大加指责。只有不断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给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才能办好乡村教育。

当然,改善“软环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各方努力改善软硬环境的同时,乡村教师也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风雨中不断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善“软环境”方可留住好老师  软环境  软环境词条  方可  方可词条  留住  留住词条  改善  改善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