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诗书画到烟酒茶

原标题:从诗书画到烟酒茶

冷空气的南下终于赶走在岭南肆虐了整个秋天的“秋老虎”,被孩子们称作南瓜节的万圣节也随同冷空气一起降临了。

对于这类的洋节日我向来是没有什么感觉的,邻居带着孩子做的南瓜灯倒是让我想起了中学时期学过的关于穷人偷南瓜充饥的课文。如今,饥饿的年代早已远去,已经接受各种舶来节日的国民,用曾经浸透苦难的食物作为玩乐的道具,让人百感交集。

近日,同为吃货并做得一手好菜的妹妹到我家来做客,每天所做的菜式几乎都不重复,总是让人不知不觉地就吃过量,撑得直呼要减肥。末了,一道南瓜饼或者一碗南瓜汤端上来,胃里便又多了一道美味。

正是吃南瓜的季节,于是餐桌上陆陆续续地出现蒸南瓜、炒南瓜、焖南瓜南瓜派、南瓜羹……连零食里也多了一道新鲜的炒南瓜籽。

南瓜一起引发我的食欲的还有秋丝瓜,即便只是随意地清炒,就能在淡淡的清甜里去除秋季的燥热。若是将丝瓜作为其它食物的配菜,除了能调动主食材的美味,自己也能变得更加可口,这一点,秋丝瓜还要比南瓜更胜一筹。

而我对丝瓜的喜爱不单是作为食物在秋天时它入口的清甜美味,最主要的是喜欢它在夏季生长熟透后这时正能派上用场的丝瓜络。丝瓜络被传统地用作洗碗布简直是浪费了它的美容功能,其实丝瓜络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拿去洗脸、擦澡,皮肤可以保持天然的柔嫩细滑,那是多少天性爱美的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父亲家餐桌边的墙上装饰的是丰子恺先生的名画《丰收图》,图中一个巨大的南瓜被几个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孩子用力往前方推着,其画配文曰:“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直通通地道出了人们对丰衣足食的渴望之情,这与父亲那一代人经历过饥荒的年代后渴盼安定、富足的心境颇为贴近。

与父亲不同,我自己的小家餐桌边的墙上,挂的是舅父画的一幅瘦竹图,舅父用很淡的笔触将此画题为“无题”,正合了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题还是成了有题。舅父是个文人,他也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而文人骨子里那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却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

前不久和剧组的主创人员开会,会中我为了提神,接连抽了几斗烟丝,结果在会议结束后竟然百般难受,过来人告诉我这叫“醉烟”,醉烟而归后,身体在尼古丁的折磨下难受了一天一夜才恢复正常。

我的师父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和师父从诗、书、画谈到烟、酒、茶,再谈到我的“醉烟”,师父说人的一生中存在着两种生活,他们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第一种是七个字:“柴米油盐酱醋茶”,全是食物,这七个字齐全的生活会让人满足,用舌尖体验酸甜苦辣。第二种生活也是七个字:“琴棋书画诗酒茶”,和前一种完全的物质生活比,这种生活更注重精神性,第一种生活满足了人的身体欲望,这一种生活满足的是人的精神欲望。这两种生活里只有一个字交叉,就是“茶”,但这个“茶”在第一种物质生活里,是解身体之渴的茶,而在第二种精神生活里,却是让人放松、休闲的茶。第一种滋味是舌尖滋味,第二种滋味是“滋养”和“品味”。

听完这话,我泡了一壶浓茶,解了我的烟之醉,并决定此后不再碰烟。

伍呆呆 (深圳 编剧)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诗书画到烟酒茶  诗书画  诗书画词条  烟酒  烟酒词条  从诗书画到烟酒茶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陀螺节

 广西壮族民间传统交游节日,在每年春节前夕两三天至正月十六日期间举行,为期约半个月。  打陀螺是壮族人最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陀螺由质地优良的硬木制成。用一条一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