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处暑食疗养生

  处暑是24节气里的第14个节气,一般在阳历8月23日左右。古书上解释说:“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署,是署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之后,我国的很多地区,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气温逐渐下降。因此民间有“处暑寒来”、“处暑热不来”的说法。

天凉养阴防滥补

  处暑之后,天气逐渐下降,正式进入秋高气爽、五谷飘香的时节。正如大诗人陆游说的,“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这段时期,万物成熟,在农村到处是一派秋收的景象。由于此时物质丰厚,气候宜人,因此人们食欲大增。而且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在经历酷暑及“秋老虎”的肆虐后,人体比较虚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这时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可滥补。

  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狗肉、人参、鹿茸等。因为由于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就可能使肺被燥气所伤。

  同时,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认为“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补品一旦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它会影响人体内的营养平衡。

  在不同的时节,人体对补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处暑迸补时切忌滥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免适得其反。

处暑养生宜食鱼

  鱼的种类繁多,既有海水鱼,又有淡水鱼。鱼肉味道鲜美,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食用时还不加燥气,因此,鱼是处暑时节进补的佳品。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鲐鱼含21.4%,鲢鱼含18.6%,带鱼含18.1%,鲤鱼含17.3%。而且鱼肉中的蛋白质一般属于优质蛋白质,其中所含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极易被人体吸收。据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发展也比较好。

  鱼肉中还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等症。所以,经常吃鱼的老人身体相对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

  此外,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除鲋鱼、鳊鱼比较高以外,大多数脂肪含量只有1%~4%。而且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护心和防癌的作用。因此,对于想保持苗条身形的人来说,鱼可以说是最理想进补选择。

秋后萝卜就茶吃

  萝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在民间有“萝卜能止咳顺气消食化水”的说法。萝卜的种子能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叶子能止泻;萝卜结子后老死的根,能利尿退肿。可以说萝卜满身都是宝,故人们常称萝卜为土人参。农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芥”之说,在秋天多吃萝卜,可以防燥祛火,清热化痰。

  此外,值得大家了解的是,萝卜可以与茶相配饮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人们都十分了解,其保健功能和防病治病的功效也早已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但是很多人对于萝卜与茶相配饮用的养生方法却不是很了解。其实,萝卜的药用效应与茶有着天然相融之处,俗谚“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就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萝卜和茶的药理性质相融之处,选用适宜疗方,对人体保健大有裨益。

  将萝卜洗净切片煮烂,再配茶饮用,能清肺热,消除处暑前人体因暑热而郁积的毒热之气,使人神清气爽。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萝卜茶中加少许食盐,这样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理气开胃,对于防治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都有好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处暑食疗养生  处暑  处暑词条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词条  处暑食疗养生词条  
茶文化惊蛰

 惊蛰炒蝎豆

 惊蛰一声雷响,将龙震得抬起了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民俗,在本书第二章已有详细介绍),同时,各种虫子蝎子也出来了。所以,伴随着二月二龙抬头传说的,是这...(展开)

茶文化茶具

 煮水壶有哪几种

煮水壶有哪几种煮水壶有不锈钢、铁、陶和耐高温的玻璃材质。热源有酒精、电热、炭热等,电热的热源使用比较普遍。市场上多见电热壶、电磁炉、电陶炉,使用方便快捷。酒精炉...(展开)

茶文化茶具

 哥窑瓷器的烧制方法

哥窑瓷器的造型除碗、盆、洗以外,还有各式的瓶、炉、尊等,贯耳炉更是比较多见的器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窑贯耳炉”可谓哥窑瓷器的代表作。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