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过小年

  春节是一年里的第一个节日,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因为春节进行的时间较长,所以成为大寒节气非常重要的习俗活动。春节期间主要经过小年、除夕、初一、十五(元宵节)。大寒节气里我们只说小年和除夕。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间俗称叫“小年’,也称“灶神节”“祭灶节”,因小年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灶神上天。

  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饭有炉灶的人家都要请灶神。将灶神请回家后,一般贴于厨房锅灶上方,或是置于神盒内,或是直接贴在墙上,目的是揭开锅就能让灶王爷看到锅里的东西。让其品尝民间百味,了解百姓疾苦。

  祭灶时,需要一些供品,各地的供品又各不相同,一般有灶糖、水饺、粉团、枣山摸等几种。

  灶糖,又称“搪瓜”,因其多做成团形,像瓜形,中空,故得名。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也有用江米磨粉加怡糖制作的。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所以有的地方又称为“胶牙搪’。用u搪祀灶,俗信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又因其味甜,俗信灶神吃搪后嘴变甜,就会多说好话。在北京,因为灶糖是按照关东的传统制法做成,故得名“关东搪”。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在上海、江苏,灶搪的形状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此外,还有做成革养、葫芦以及一些小动物等形状的。

  北方地区多用水饺祭灶,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的饮食习惯。在山东聊城,小年晚上祭灶时要供奉一碗或三碗水饺(每碗盛几个即可),并在碗上横搭几双筷子;近年来有的人家也开始用元宵祭拜,也是意在让灶王爷不张口说坏话。江浙一带普遍用粉团辞灶。

  在江苏。腊月二十四晚上,用米粉、红塘各半,和匀、搓成小丸,俗称“玛瑙团”。将四个粉团叠垒起来,有的还用米粉做鸡、鹅、秤、锤、米囤等物掺杂其间。浙江湖州双林祭灶时所制的米粉团,称“送灶圆子”,核桃般大小,和以南瓜成黄色,有的还做成元宝、聚宝盆等形状。

  枣山模是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常见的祭灶供品,它是一种层层布满红枣的大馒头,个大的直径约半尺,高一尺有余,重达十斤,分为五层。每层馒头都是以多个大红枣为中心做成云纹或如意纹形。因其轮廓似山形,故称“枣山”,也称“枣排”“枣盘’。

  在山西,有的枣山模上还要捏老虎和山羊,老虎捏成上山状。山羊捏成下山状,意思是老虎下山会吃人,上山就平安了,羊在山上吃饱了,平安下山回家来,反映了人们期盼平安的美好愿望。

  另外,各地祭灶供品还有钻糕、糖饼、柿饼等。总体来说,祭灶时供品的主要特点就是甜和黏,主要意图都是让灶王爷上天后不能说话或只说好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过小年  小年  小年词条  过小年词条  
茶文化茶具

 金属茶具的全面护理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历史上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用锡做的用来储茶的茶器,具有很多的优点。锡罐贮茶器多制成...(展开)

茶文化茶具

 中国历代茶具发展

从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历代茶具名师艺人创造...(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如何准备滇红功夫茶?

 对于一些茶爱好者而言,他们对功夫一词,相信并不会陌生。那么如何准备滇红功夫茶?    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讲述一番,想要得知答案,且看如下精彩内容!    功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