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愿做一颗种子,遇雨则生,不惧冬雪【学子心声】

  小时候跟爷爷走过下雨的田埂,雨滴轻轻打在草帽上,新出的稻穗越发嫩黄……有关田园的一切,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斑斑色彩。

  “袁隆平爷爷是我们的老学长啊”,这是我对农学专业的第一印象。有时跟同学聊天,我会半开玩笑地告诉他们,“农学专业就是种地的,你们以后要吃我种的米”。

  遗传学课上,基因的组合与变化让我感叹生命的奇妙;植物生理学课本中,植物似乎有着人一般的意识,蓬勃生长,追逐阳光;作物育种课,把一株野生植物被驯化的故事娓娓道来,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改造”作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生物,从性状到基因,植物生长奥秘的宝库滋养着我们,也令人深思:我们该如何做,让它们造福华夏?当在实验室提取的DNA轻轻浮动,当玉米粒中的淀粉遇碘变成深邃的蓝色,当培养瓶中的一团细胞分化出浅绿的新芽……这些与生命和分子的奇妙邂逅,就是农业科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作物学实践课与其他课程区别很大。在这门课上,我们能切身感受到作物生命的绽放。我们用软盘培育烟草和玉米,轻轻剪下甘薯藤蔓移栽到大田,认真打好窝,再放入马铃薯切块。渐渐地,马铃薯开出白色小花,玉米茎秆长得比人还高,收获的甘薯被烤成橘红色,散着暖烘烘的香气。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可以用触觉亲近自然,用心感受土地的深沉。

  今年暑假,我与爷爷聊天,他笑着问我:水稻什么时候开花,玉米怎么结出籽粒?他还用一口乡音,缓缓念出“立夏不下,铧口高挂”“秧奔小满谷奔秋”“秋前田无谷,秋后满田出”等简短上口的农谚。这是他劳作一生的经验,也是庄稼人对土地朴实的爱。

  袁隆平老学长曾寄语我们,“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在三年学习中,曾经迷茫的我变得越来越坚定,对农学的热情日益增加,也深深明白了农学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新时代农学人,科研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自然更深的秘密,用不断创新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民族的脊梁更加挺拔。

  站在这片田野上,脚下是祖祖辈辈挥洒汗水的田地,风中飘来前人的声声叮咛;眼前则是一大片青涩的稻子,从泥土深处不断汲取养分。我愿做万千种子中的一颗,遇雨则生,见光则长,不惧冬雪。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冬雪  冬雪词条  学子  学子词条  心声  心声词条  种子  种子词条  
美文

 为什么要学习理解他人

 1  在关系中,我们要学习理解他人。  你可能一听就觉得委屈,毕竟他还不理解你呢,你凭什么理解他?去理解别人,的确不容易,你要付出耐心、真诚、精力等,你可以有...(展开)

美文

 2018年的第一场雪作文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2018年的第一场雪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一:2018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