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

  

  毛泽东与杨开慧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青年毛泽东在北京,不仅有理想,也有爱情。他借宿于杨宅南房靠院门的单间,每天都能看见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的倩影。这一对志同道合的青年男女,经常在胡同里散步、在四合院里聊天,并且给庭院内新植的枣树培土、浇水。这棵枣树是二人内心萌动的情感的见证。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也是因杨昌济的介绍。

  在那一代新青年中,出过一位伟大的人物:毛泽东。蔡元培广招天下名士,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也举家北迁,出任北大教授。不久,他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也自湖南赶来,了解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暂时落脚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九号(今十五)号恩师的寓所。青年毛泽东,首次出现在北京的胡同里,是否也穿一袭蓝布长袍、挟一柄油纸伞,大步流星(如同那幅“毛主席在安源”的油画所描绘的)?

  杨昌济是《新青年》的支持者,也是他最早将《新青年》介绍给毛泽东等进步学生阅读。在其眼中,毛泽东、蔡和森正属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新青年”,前途无量。他预言“毛、蔡将来必是中国的栋梁。”他1920年病逝前给章士钊写信,还举荐毛、蔡二人:“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重二子。”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不仅有理想,也有爱情。他借宿于杨宅南房靠院门的单间,每天都能看见恩师的女儿杨开慧的倩影。这一对志同道合的青年男女,经常在胡同里散步、在四合院里聊天,并且给庭院内新植的枣树培土、浇水。

  这棵枣树是二人内心萌动的情感的见证。据说建国后,本院的住户特意给中南海毛主席的居所送过新采摘的鲜枣。不知毛主席是否品尝了?他目睹数十年前邂逅的一棵老树结出的新果,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回忆起被重重时光帷幕阻隔的秋水伊人?

  我参观鼓楼一侧的杨昌济故居,看见前院东墙边的那棵沉默的枣树,耳畔顿时响起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扬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蝶恋花——毛主席怀念早逝的爱妻时,特意选择了这副好词牌?他还嘱托李淑一:“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引自《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出版)

  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也是因杨昌济的介绍。他与蔡和森搬到北大附近的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今为吉安左巷8号),与另外六位年轻人(皆是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合租了三间北房,共挤一张大炕,火烧得很旺吧?毛泽东曾写道:“八个人居三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这恐怕已构成他青年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谭伊孝对此曾有点评:“当年寓此的年轻人,大概谁也没想到他们之中能有一位在三十年后会掌握全中国的命运,主宰中华大地的沉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恋爱  恋爱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  
专题

 邓小平与国防科技大学的组建

   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军队建设方面,他特别注意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这是军队强大、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然而,“文革...(展开)

专题

 邓小平(1920—1979年)工...

   1920年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留影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和张云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