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泽东与张澜的“北京对”启示啥

     5月11日,纪念张澜诞辰140周年暨张澜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出席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据5月13日《四川日报》)

 

  我们都知道,在共和国开国领袖的群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张澜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天安门城楼上那身穿长衫、头戴瓜皮帽的打扮,更重要的是,他非凡的人生经历是那样独特。

 

  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也如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人物和爱国志士那样,在大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一条曲折发展的历史道路。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屈不挠;此后他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中国历史变革的一些关键时刻,他敢于挺身而出,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恐怕人们都对当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比较熟悉,其实,毛泽东张澜也有过“北京对”。据史料介绍,1949年6月25日,当毛泽东到北京饭店与张澜见面时,两人有如下的对话:张澜:“共产党真有本领,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其实也无过人的本领,我们只不过做到了谦虚、谨慎、勤劳、节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拥护我们,这才办成了一些事情。”张澜:“主席讲的前八个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少数人能够做到。但要做到这后一句话就很难啦!恐怕这也就是历来为政者的病根之所在吧?”毛泽东点头认同。

 

  这番看似普普通通的对话,实质上却点出中共胜利的实质,得人民者得天下。而要得人民,就必须戒除“历来为政者的病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共的政治理想,也是张澜一生的追求。

 

  《张澜评传》的作者余科杰曾写下这样的评语:张澜一生多次做官,他做官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有川北圣人之称。在他做官期间,他的家里面家贫如故,他的夫人他的母亲仍然住在农村,过着普通的农家生活。有人不信就派人暗访,发现他家里一屋空空,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家人吃穿也极为简朴,于是非常的感叹,川北圣人名不虚传!

 

  事实上,不论形势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迁,地位如何变更,张澜都是如此,即便出席开国大典,在这样的时刻,他仍像平时一样,身穿长衫,头戴瓜皮帽,让人至今回味起来,仍然敬仰有加。

 

  正因如此,笔者感到,在纪念张澜诞辰1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缅怀他的品德、意志、精神、追求,更有必要重温和品味他与毛泽东的“北京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长卷中,深刻吸取教训,以警示着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不忘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体和历史主体,也是党的事业发展主体。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离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澜  张澜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启示  启示词条  
精神

 长征:永远不应淡忘的历史故事

   长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街头随机采访,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对于长征的认识,仅停留在历史教材、语文课本的简单介绍,甚至一提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