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如何?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规定的是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了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和民事法律行为等基本内容。体现了我国民事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如何?

一、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如何?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该遵守六个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2、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5、绿色原则

这是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二、平等原则具体表现是什么?

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适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平等地位,是指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相同),法人有与其自身活动相应的权利能力(不相同),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适用法律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是指法律对民事主体的保护规定是相同的,适用法律时不能区别对待,是由法律地位平等,适用法律平等决定的。

《民法典》规定了我国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是要遵循的原则有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绿色和公序良俗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指我国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平等原则就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全文

民法总则关于欺诈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事  民事词条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主体  主体词条  应当  应当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民法典111条是什么?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规定了很多项内容,并且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民法的规定。当人们之间发生了小的矛盾,但是又不至于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