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知识要点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产生的方式有两种: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每届任期五年。 权利: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即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4.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在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实行这种制度,能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形成一种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5.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6.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三者间的联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6.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和核心。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7.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及参政权。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9.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第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四,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第五,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0.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1.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我国,居住着56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5.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7.了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要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8.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训练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自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至今,连续9届当选,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申纪兰特别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近年来,她先后提出了关于农村的增收减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议案。这说明 ( ) a.人民代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 b.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c.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 d.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代表权利的是 ( ) a.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b.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c.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d.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于XX年3月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4-11题。 4."两会"联袂举行是为了 ( ) a.便于人大和政协两个国家机构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b.便于加强中共对人大和政协的组织领导 c.便于人大和政协互相监督 d.便于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5."两会"的共同之处是 ( ) a.代表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b.都是实施国家职能的机构 c.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都是行使监督权的国家监督机关 6.两会的性质有所不同,表现在 ( ) a.人大有决定权没有监督权,政协有监督权没有决定权 b.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人大代表各族人民,政协只代表民主党派 d.人大实行民主监督制,政协实行民主集中制 7.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认真审议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并提出了相关意见。这说明 ( ) a.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 b.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c.人民代表享有发言、表决免责权 d.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依法治国的原则 d.以德治国的原则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10.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 ( ) a.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c.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 d.党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调节经济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根本前提是 (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d.遵守宪法和法律 1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进行活动。这是因为 ( ) a.宪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领导国家政权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d.宪法是由人大制定的 13.十届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就制定"xx"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重大问题,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68份,为党和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协在 ( ) a.行使国家权力 b.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国家职能 c.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d.行使民主监督职能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国家管理 b.自治权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5.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 a.实现民族平等 b.加强民族团结 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d.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五十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的 政策和 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 ) a.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 各民族经济平等 17.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据统计,全国有一万多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表明 ( )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 c.国家实行宗教同行政、司法相分离的原则 d.在一定范围内,宗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8.以下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 ) a.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宗教场所传教 b.与宗教信仰群众进行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辩论 c.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d.在宗教场所或非宗教场所宣传唯物论或唯心论 19.为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 a.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 ) b.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宗教活动 c.进行无神论宣传的各种活动 d.宗教团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二、双项选择题 21.据报道,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方案组收到代表的提案数量又创新高。这些提案不但议题广泛,而且形式规范。这表明 ( ) a.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不断加强 b.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c.人大代表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d.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力在不断扩大 22.国务院总理xx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接受人大审议,全国人大审议后获得通过。这表明 ( ) a.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b.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 c.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监督权 d.国务院形式上要对全国人大负责 23.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 a.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b.人民代表大会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d.地方各级人大虽不是立法机关,但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利 24.《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均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也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规定 ( ) a.表明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是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增加党员数量的需要 c.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有利于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5.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民主党派的参政权包括 ( ) a.参加国家政权 b.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决定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6.某地的民族宗教事务局建立了一批"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使少数民群众学习养殖、种植新技术,同时,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时帮助少数民族企业加快发展,尽可能多的吸纳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就业。几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已有近千人走上富裕之路。这说明 ( ) a.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b.民族团结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速度 c.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d.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7.国家xx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下列对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有 (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b.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 c.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条件 28.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 ( )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c.自治地方的法律监督机关 d.自治地方的审判机关 29.经报请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并受国家宗教事务局委托,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了西藏嘉黎县的索朗平措继位为第七世活佛。这说明 ( ) a.国家支持并鼓励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信仰宗教 b.我国宗教的主要作用已是积极的 c.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d.我国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依法治国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以下能够正确体现二者统一的论述是 ( ) a.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xx d.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三、简答题 31."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这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老党委书记吴仁宝既朴实又经典的一句话。吴仁宝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积极倡导和践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还提出,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他说,"口袋"和"脑袋"一起富,中国农民才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朝着"小康"、"中康"和"大康"的目标步步登高。 结合材料,分析吴仁宝的思想是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 32.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 届 数 项 目一届 1954年二届 1959年三届 1964年四届 1975年五届 1978年六届 1983年七届 1988年八届 1993年九届 1998年十届 XX年 代表总数1226122630402885349729782978297829792985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178179372270381405445439428415 少数民族代表 占总数(%)14.514.612.29.410.913.614.914.7414.3613.91 有代表的 少数民族数(个)30305354555555555555 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什么原则?结合上表加以分析。 四、辨析题 33."‘民主’和‘科学’两个人是会吵架的"。民主的原则是服从多数,科学的原则是尊重真理,而真理总是少数人先发现的。在民主的原则下,还没有掌握真理的多数人会扼杀少数人掌握的真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东西,民主也不例外。 辨题:中国共产党要强化科学执政。 34.背景: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实施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进行了4次修改,每次修改都使之得到进一步完善。 辨题: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修改完善宪法就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五、分析与探究题 35.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材料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36.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中的优秀分子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民营企业家成为中共党员,与党的性质是否矛盾? (2)如果以"某地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的调查与研究"作为研究性课题,请你简要列出该课题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请你向一些民营企业的党组织提一些合理建议,以便使民营企业的活动更能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