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
  三、介绍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四、泛读文本,整体把握故事梗概。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亡郑利晋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 阙秦以利晋
  晋师撤离
  五、精读文本。
  串讲文本,具体见课件。
  六、分析艺术特色。
  游说艺术:
  善于利用矛盾。
  善于分析利弊。
  善于揣摩心理。
  讲究语言艺术。
  艺术形象:
  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艺术特点:
  1.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
  2.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3.善于剪裁 ,详略得当。
  4.写人以记言记行为主,文字简洁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七、词语解释。
  实词: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别)
  不辞劳苦(推脱)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杂说)
  是说也,人常疑之(说法)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
  言语粗鄙(粗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作动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浅薄)
  微:
  人微言轻(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虚词
  若: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 好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表假设)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君将哀而生之乎?(人称代词,自己)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厚,雄厚;薄,薄弱)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行李之往来(名词作意动词,使者的意思)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朝,早上;夕,晚上)
  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补充:
  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 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 被视为不敬 故秦 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 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补充:
  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通"已",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重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产生的条件,2知道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3会计算的大小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2联系实际,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热量的计算教学目标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b。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动能ampnbsp势能ampnbsp机械能(第2课时)学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学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会用较准确的语言叙述有关机械能转化的实例。重难点理解并能描述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目的和要求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仪器和器材节拍器(全班共用),钢棒2根(直径8毫米,长80厘米一100厘米,或用细木棒代替),高低支架各1个,钢球初三物理ampnbsp运动和力复习课案初三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案复习目标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重力地面附近物
2016年初一英语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the1stday一1。clever2。easy3。newspapers4。windows5。masters6。glasses7。newest8。funny9。wonderful12016初一寒假作业的答案大全一语文miaojuanbengjixinghangwenzihechengjuanzhi2。憧憬裨屐徜徉镂骷髅酝酿磅礴匍匐攒凫汲3。莹yiacuteng莹澈萦yiacuteng萦绕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汇编1。诠憧裨危浏纳昧坠2。hr错别字湖荧宣泄改正糊萤喧卸3。c4。d5。b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7。c82016年人教版英语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mdash5acbab(a)6mdash10acbbc(b)11mdash15yynyn(a)16mdash20cbcaa(b)21mdash25ynnyn26。box27。pe最新初二寒假作业语文答案大全2016练习一一成语1c2b3c4d5a6b7b二古文(一)喝得痛快mdashmdash腰间插着mdashmdash已经mdashmdash从袖子里2。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最新初二寒假作业历史答案大全2016(一)1b,2a,3a,4b,5b,6d,7d,8b,9d,10c,11b,12b,13c,14a,15a,16c,17a,18b,19b,20b21答案(1)(times)(2)小学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2016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2页一略二泻一泄到一道义一异查一察众一重晦一诲三我早就想把你抓住了,我早就想剿灭你了(意对即可)。四1。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园地作业答案大全2016p3一巧用反义词填补成语前赴后继是非分明避重就轻新陈代谢一决雌雄居安思危小题大做内外交困三长两短起死回生翻天覆地上行下效大智若愚别有天地明争暗斗出生入死二填空得意洋洋忠心耿耿想入非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练习1一。烦恼塑造崇高紫袍浸透朝霞二。拔草拼搏既然光辉拨动博学即使日晖三。前后后后前前四。再再在在再在以已以已以已五。1。晚上不要练以免影响我们睡觉。2。陈伯伯在夸奖他。3。陈伯伯小学五年级英语寒假作业答案2016p51。isnrsquot,hersquos,whorsquos,canrsquot,arenrsquot,letrsquos,whatrsquos,wherersquos2。wh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反思1在课堂上注重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建构和整合,始终贯穿压迫与反抗这条主线,把教学内容整合划分为亚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并将中国史的内容迁移进来,巧妙地处理教学内容,体现了历史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