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 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课本 P23 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1 .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 P22 的活动题:⑴对照图 5 — 13 和图 5 — 18 ,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
  2 .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岭—淮河地区图》,让学生明确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围及界限。
  1 .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课本 P22 页的活动题。
  2 .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说出它们和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⑵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南北方怎样划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北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说一说:南北差异在哪里?
  呈现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
  1 .欣赏图片资料。
  2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北方吃住行
  3 .完成课本 P23 页的最后一个活动题。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议一议:南北差异缘由是何?
  1 .根据说一说环节中的表格二,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
  2 .呈现图 5 — 32 《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 1 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⑵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哪,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⑶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 .呈现图 5 — 33 《 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 7 月份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多少?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⑵ 7 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
  4 .呈现图 5 — 34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读图,说一说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⑵找一找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 淮河一线。
  5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25 和图 5 — 35 ,并提出下列问题:⑴我国的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区和旱作区各主要有什么农作物?⑵联系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说说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航运有什么影响?(用表格综合)。
  6 .同时呈现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气候)
  2 .观察、分析图 5 — 32 ,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3 .观察、分析图 5 — 33 ,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4 .归纳南北方在气温上的特点。
  5 .观察、分析图 5 — 34 ,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6 .阅读课文 P25 和图 5 — 35 并完成教师的提问,填写表格三。
  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航运北方南方
  7 .仔细观察已填写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8 .小组讨论,归纳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想一想:南北差异如何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结合实例归纳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
  1 .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2 .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本课以南北差异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在一个又一个的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3)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爱乡之情,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会看地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南北差异的缘由"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让学生从这些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处
  (1)在学情上,学生对南北方的差异没有直观的感受,很多同学没去过北方,很多体验是不具备的。而对此,我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北方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导致学生对南北差异的表现的回答更多的是"以书为本" 照搬书本内容,缺少自我的体验和思考。同时,学生回答也不够全面。另外实际授课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的解读不够全面。有些问题是泛泛而谈。还有,实际授课中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延伸不够,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于教材中的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图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还是很难对此类地图进行分析,更不用说从中获取信息。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易混淆的成语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易错成语辨析破折号后的句子为误用用法(破折号后的句子为误用用法)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2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4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关于国庆节的成语举国若狂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民安国泰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繁荣兴旺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发达昌盛,生机蓬勃繁荣昌盛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关于敬老的成语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敬老慈穉见敬老慈幼。敬老慈少见敬老慈幼。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敬老恤贫老年老的描写老人的成语白发朱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抱瓮灌园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老有关长寿的成语百龄眉寿眉寿长寿。祝人高寿的颂辞。长命百岁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裕显贵。长生久视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龟鹤遐寿遐长久。祝人长寿的颂辞关于感恩的成语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千恩万谢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寸草衔结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衔环结草结草把关于感恩报德的成语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以怨报德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知恩报德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敌惠敌怨犹言报德报怨。随珠和表示感谢的成语不当人子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阿弥陀佛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醉酒饱德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杯水之谢比喻微薄的酬谢杜门谢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但你知道学识为什么能用车来载,才高又怎么可以用斗来量吗?告诉大家,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五车出自庄子8226天下篇惠施
春望的教学反思范文对杜甫春望一诗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人一定是太多太多,而因囿于传统解读对春望之望究竟应为何意而进行思考的人恐怕甚为寥寥。传统解读中,人们总把望解释成远望遥望,有一些人还把望在本诗中解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教学反思范文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美国小男孩鲁本,为了给母亲买一枚价值五美元的胸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捡了一百条麻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实现了自己的心让语文课结尾多些生动教学反思摘要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循循渐进妙趣横生的主体教学,还要有生动的结尾。课堂结尾乃画龙点睛之笔,它给学生留存更多的是迁移是思考是情感的升华教师在结尾设计上完全可以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下面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珍珠鸟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对几例教学失误的反思范文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揭示课题后,我与一个学生示范玩抓小棒数一数的游戏,然后让同桌合作玩。随后提问刚才抓小棒时,我们都是通过数数才知道抓了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比如这制作计时工具教学反思范文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各种各样的及时工具的制作。学生们对于这些制作都感觉有比较高的兴趣。在本课的制作中,有沙漏,水钟,和日晷。这几个计时工具都介绍了制作方法。对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范文24计时法是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又一个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了年月日掌握了年与月月与日年与日的关系以及时分秒的相关知识之后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完成了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一)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猜猜我喜欢的电视节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的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是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的开始,我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反思一教师要敢于创新作为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在教学行为中更应大胆创新,比如在对待教材上课堂结构上都可以突破常规来进行教学。在上述教学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