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说 动 谈 演的系列主题活动《"纸"的故事》,用形象的展示和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去了解纸产生的背景以及纸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在活动准备及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认识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纸的发明是人类一大创举,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活动准备: 学生需要准备道具:书、本、钱、画等纸制用品;竹片、木块、丝绸、纸张、毛笔等书写工具以及绳子等装订工具;收集资料,书写或编排短剧《"纸"的故事》。教师推荐资料及相关网站(见学生天地),指导短剧编排。 活动步骤: 1.说一说: (1)出示书、本、钱、画等纸制用品,请大家说说纸的其他用途。 (2)纸产生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动一动: (1)"你写,我写,大家写"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竹片、木块、丝绸、纸张、毛笔,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词。 (2)"作品包装" 要求学生将竹片、木块装"册"、纸张装订。 3.谈一谈:请同学谈谈在准备、书写、制作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感受。 4.气演一演:短剧:"纸"的故事 活动过程: 教师:(拿出书、练习本、画)问:同学们,这些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用品是用什么制成的? 学生:纸。 教师:你还能说说纸的其他用途吗? 学生:包装纸可以用来包装礼品; 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卫生纸; 班级开晚会时候,经常用皱纹纸做成花来装点教室; 过年时候,我们都经常在家门口贴的"福"字、春联等; 每天我们使用的钱,也是纸制成的; 我们写信用的信封、邮票…… 教师:我们今天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纸了,那大家想象一下在纸产生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学生:古时候,人们的甲骨文就是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我还知道我们有个典故叫"学富五车",就是因为哪个时候人们写字是写在竹片上的,所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书读的多,有学问; 人们古时候,好像都使用铜钱、银元,我奶奶家都还有呢; 我们现在用卫生纸挺方便的,但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古人们好像都使用的是手巾; 老师,我还在电视上见过,古时候人们去买东西,都是用竹叶一包,绳子一提的…… 教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有自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也有从电视、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知识。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第一个活动环节"你写、我写、大家写",我们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大家可以分工协作,分别在你们准备好的竹片、丝绸、纸张上写下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词,我们来比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写的最漂亮? 学生:学生分成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片、丝绸、纸张、毛笔进入活动。 教师:(略) 教师:我们的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和热情地完成了任务,下面进入第二个活动环节"作品包装",请大家将刚才自己所完成的优美作品竹片装"册",将丝绸、纸张进行一番包装!同样我们来比比哪个小组最有创意?哪个小组最迅速? 学生:学生动用了绳子、小刀、钉书机、颜料等进入活动。 教师:大家都已大功告成了!下面我们将邀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将你们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出来,还要请一位组员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我们将评出今天的"最有创意奖"、"雷厉风行奖"、"最佳组合奖"。(略) 教师:我们欣赏了大家优秀的作品,也评选出了今天的优胜者,下面进入最后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大家谈"!将你在这个活动准备、书写、包装过程中的体会给我们大家谈出来。" 学生:我的竹片可是自己骑车到郊外去砍来了,回家后爸爸、妈妈帮忙划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这才写了几个字,古时候大臣上书,难怪要用人抬呢! 我们组的丝绸手绢是我们凑的零花钱买的,有点贵!还是纸便宜。 刚才我们小组写字的时候,在竹片上用毛笔写,根本就看不清,用钢笔写,把我钢笔尖都快磨坏了,用圆珠笔写,才勉强能看清! 我们用丝绸写字的时候,派的是我们班的书法高手上的,可一到手绢上就什么字体呀、优美呀都没了!全是一快一快墨的,溢出来了! 我们组同学说我手巧,派我把竹片装"册",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每块竹片上钻眼,用绳子给串起来,特别麻烦的是,我发现要在每块竹片上打个结,整个竹片才会比较固定! 我们小组最满意的是我们对纸作品的包装,用颜料将整张纸涂上颜色,然后在上边为我们的《望庐山瀑布》配上了一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图画。我们都觉得很美,很有意境!但把竹片装册时特别费劲,给丝绸包装时,又用小刀剪形状、又是想办法,挺费神的! 教师:同学们都谈了大家的感受,我们普遍认为用竹简书写不方便、不易修改,并且装册很麻烦、笨重、不利于携带和阅读;丝绸书写很容易溢出,并且丝绸太贵!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不断去探索新的书写材料,纸就孕育而生了! 下面就请出我们班上优秀的演员们,为我们大家送上一出精彩的短剧《"纸"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在故事中进一步去了解纸的历史、纸的产生、纸的影响。 "纸"的故事 (旁白):纸,作为书写材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相传中国上古曾有过结绳记事的时代。那时,连文字也不曾有,更谈不上书写文字的纸张了。 商、周时代文字已经成熟,我们的祖先就想出了各种记录文字的办法。 同学:(动作:用小刀在龟甲上刻字)我们商朝人把文字刻在乌龟和牛、羊等动物的胛骨上,这样一来后人都能看看我们这辈的事了。 同学:(动作:用小刀在石头上刻字)商朝的"甲骨文"用的甲骨得来是很费事的,刻字也不方便,到了我们西周,可早就不用这一套了,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和青铜器上,不是更方便吗? (旁白):甲骨文、金文为人类提供了最初的记事方式,但都存在着种种不足,春秋战国以后,新的书写材料又出现了。 同学:(动作:用毛笔在竹筒上书写,把刚才的竹简展示出来)石头、青铜太笨重了,并且也不是随处可寻,我们发现了在竹子、木头上书写也不失为一良方啊,竹子和木头随处可见,加工方便,可以用笔墨书写,写错了还可以用刀削去重写! 同学:(动作:用毛笔在丝绸上书写)秦皇当年每天批阅的竹简公文,听说重达一百多斤;西汉时候,齐人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用了三千根木简,由两个身强力壮的人才抬进宫去,汉武帝看完它,足足花了二个月;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游学,随身携带的书就足足装了五车,也就有了"学富五车"的典故。 前人为何不去重拣轻呢?丝帛也可以用来书写啊!它柔软、光滑、轻薄,易于运笔、舒卷。 (旁白):竹简和丝帛比甲骨、青铜有很大的进步,但也还存在种种不足。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种能为大多数人利用的书写材料 纸便慢慢地发明出来了。 (旁白):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呢?据说早期的纸与丝有关。 同学:(打开,动画展示纸的制作过程)在下蔡伦,前人用蚕丝造纸,花费太高,我挑选了些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舂散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然后使其互相溶合成浆状,再用细帘在浆中均匀地捞出这些细碎的纤维,让它干燥,造出的纸是质地轻薄,也是价廉耐用的。 (旁白):(出示《造纸术传播图》,旁白学生边示意图表边讲解)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魏晋时期纸和造纸技术传入朝鲜,公元6XX年又从朝鲜传到日本。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人发生战争,一些唐兵被阿拉伯人停去,其中有造纸工匠,他们又把造纸技术传到了阿拉伯,于是阿拉伯也设立了造纸工厂。以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与摩洛哥,也学到了我国的造纸技术。公元1150年,西班牙有了造纸工场。再后来,德国、英国、荷兰也造起纸来了。16世纪后,造纸技术由欧洲传到北美洲。此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 我国古代的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在我国以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学生天地: 推荐网站: http://www.hkedcity.net/ihouse_tools/ihouse.phtml?id ipXX&pa / http://www.cathay.cn.net/zgss/zaozhi.htm http://juns.uhome.net/big5/feudal/ch4/ch4-1.htm#cl http://140.138.146.6/paper/time/time21.htm http://www.pep.com.cn/XX12/ca36298.htm 背景资料: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我国造纸术的发明,长时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这是因为《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嫌帛者谓之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 自此,人们常把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那一年 元兴元年,即公元1XX年,作为纸诞生的年份,蔡伦也因此而被奉为造纸祖师,差不多所有产纸的地区都为他塑像造庙。在他的故乡湖南宋阳县,元朝曾重修蔡伦庙;在他的墓地陕西洋县龙亭铺(蔡伦于公元1XX年被封为龙亭侯),也建有祠庙;日本等国的造纸工人,也奉蔡伦为"纸神"。蔡伦受到国内外人们的纪念和崇敬,蔡伦发明造纸术似乎也成定论。但是,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千余年来盛行的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 首先是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代烽燧遗址上发现了一片古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因此,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的公元1XX年早了一个半世纪。 其后是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经科技史专家潘吉星教授的研究和分析化验,确认此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芒麻的纤维所制成。在这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再后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以上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这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东汉蔡伦虽然不是纸的最早发明者,但他改进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文房四宝 (一)毛笔 毛笔,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创制的,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为竹杆、兔毫,并有笔套。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其中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笔也是竹管兽毛所制,并有一个中间开口的笔套。这是西汉文帝时的产物。有人说,西周时期即已用笔。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的型号有多种,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二)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倒出现得更早。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为了方便,目前一般书画都采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三)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并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径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四)砚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翕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李贺有诗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翕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艺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挑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