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接下来小编整理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1、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读,感悟。 ⑴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⑶(出示课件)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⑸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2、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⑹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要点: 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⑺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其他同学找一找,划一划,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第一次:敢从成把的……终于……,说明内心很担心;第三次:赶紧……整把……说明毫不犹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 ⑼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着她的奶奶走了,被冻死了) 进一步引导点拔: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教师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学生总结: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⑽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①引导:比较句子:(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比较,结合生活经历体会课文结尾的好处。 ②学生小结: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以喜写悲悲更悲" ③介绍"含泪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3、补充故事。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1919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⑵介绍写作知识:老师总结: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4、拓展练习。 ⑴《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⑵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小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 ⑷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 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 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 3、用上这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 4、导入新课,揭示任务: 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 二、研读第二段 (一)、体会幻景的美好。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 2、播放课件,体会幻景的美好。 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 4、由读描写幻景的句子,个别点拨。 5、交流,指导朗读。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交流感受。 2)欣赏幻景,感受幻景的美好。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朗读,评议。 6、齐读。 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性,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理解小女孩残酷的现实。 1、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3、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火柴一灭,结果如何? 4、随机点击课件,出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5、研读课文第10节。 指名朗读,思考语气处理。 6、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7、理解句子含义(课件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边读边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朗读指导,比较两种读法:越读越高,越读越轻。哪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 1)思考讨论。 2)交流汇报。 3)读课文,划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4)交流理解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心情。交流,齐读。 6)读句思考,同桌讨论句子的不同。 7)交流,朗读体会。 8、4人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检查。 9、体会,齐读。 学生读懂哪句就交流哪句,体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运用句间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敢)。体现新课程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三、总结延伸 1、课件播放配乐诗《火柴天堂》。 2、总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