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老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峰feng、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起读吧!
  3、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请同学结合注释或通过品学网,来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交流
  1、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说)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又快又好!
  2、哪个小组可以说说诗的意思?
  3、(解释第一句)知道岭和峰的区别吗?(学生画岭和峰图)
  4、弄懂了吗?那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
  5、那从远处和近处看又有什么不同吗?谁能说说这句的意思?
  6、学完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不一样呢?)
  7、答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谁知道原因了?快来说说!
  8、"之所以......是因为......"句式练习说话,再倒过来说"因为......所以......"。
  9、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下来?同桌先是着说说吧!(指名说)(板书:理诗句)
  10、说的真不错,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吧!
  四、拓展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指名说)
  2、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要从不同解度看。
  3、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画杨桃》,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4、那你认为怎样看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说)
  5、是呀!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现在就让我们饱含感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齐读)
  7、想试着背背吗?你可以选择独自背或同桌背,看谁背的既快又有感情。
  8、我们全班来一遍吧!已经会背的同学可以合上书背,不会背的同学请你看书读。(齐背)
  9、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描写庐山的诗,请读一读吧!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10、古诗虽然学完了,但是老师希望下课后,同学们能收集、了解更多关于庐山的诗。
  教学反思: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缘"字。
  2、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则为:理解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从中获得启示。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和一些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难以把握的情况,课前我设计的教案尽量简洁、步骤清晰,以期给出一个可以参考的操作模式:
  一、解诗题(结合注释)
  二、知作者(包括一定程度的写诗背景);
  三、理诗句(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知大意,如利用字典、课后注释来理解这首诗歌);四、明诗理(结合说实际和上学期课文《画杨桃》理解,感悟道理: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小学语文葡萄沟的教案1尽量体现重点性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目标(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进行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学第一段第2句时先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再读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步,教学第二段时,先画风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1出示生词,认读。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1自幼儿园小班清凉饮料教案活动目标1学习看示意图做清凉饮料,初步感知溶解融化现象。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动准备各种口味的果珍杯子勺子冰四年级天窗课文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三年级语文失物招领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导语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教学内容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课文怀素写字优秀教案教学设想怀素写字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我选我课文教案设计课前透视我选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写了在一次班会上补选劳动委员时一个叫王宁的小朋友选自己的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重大,表现出他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受到中班防火知识我知道安全教育活动教案活动目标初步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几种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一些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活动过程1出示物品,找出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物品这些物品里面幼儿园小班科学感知色彩教案范文一活动目标(一)感知色彩的丰富,尝试将颜色标记与周围的颜色相匹配。(二)愿意与同伴愉快地交流生活中对色彩的发现。二活动重难点(一)重点有兴趣寻找身边的颜色,感知色彩的丰富性。(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教案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过程与方法1利用罗布泊以前的风光图和现在的。沙漠风光图让学生引学生进入学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理念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课文南京长江大桥的教学设计范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赵州桥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课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课文壶口瀑布的教学反思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内容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2教材简析本课是安排在学生已学习了鲸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事物特点写,才能使读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阅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我和颜色宝宝一起玩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2孩子会听懂老师的话,在活动中玩玩说说。3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4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克服胆怯心理的精神。活动准备1红黄蓝绿的玩最新阿德的梦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德等12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兴趣。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知识的视频资料。2。生字认读卡片。趣味导入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初一历史与社会你我他的世界优秀教案分享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的是诚实守信发展真挚友谊,它在第二课学习中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两只小狮子的教案设计范文教学流程课前播放狮子王动画片。一角色见面,导入新课。1见过狮子了吧,能说说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师生交流,知道狮子威武,是森林之王。3过渡揭题。在一个大森林里,一只威武的狮子妈